- 我的门票
- 我的展会
- 我的行业
- 网站地图
- 登录/注册
首页 > 医学影像
为您推荐医学影像相关资讯
从几秒成像的智能CT辅助影像诊断系统,到涵盖量血压测脉搏的自助导诊仪,在上海一些三甲医院的急诊大厅或是医务人员的办公室,都可以找到AI(人工智能)技术的身影。
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医疗产业作为AI与垂直行业紧密结合的一个重点领域,已经越来越多地落地到实际运用场景中。
中国医疗AI的市场规模在2016年已达到96.61亿元,有望在2018年达到200亿元。
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王延峰告诉记者,当前AI在医疗领域还未产生变革性的创新,但已经开始运用的这些场景对于提高医生的诊疗效率是毋庸置疑的,AI可以帮医生完成冗余重复、低技术含量的工作,成为超级助手,更大效能发挥医生的医学专业技术。
医学影像领域是AI发力重点
从全球层面看,美、英、日等国均高度重视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产业应用篇》显示,美国的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实施了“数字健康创新行动计划”,重构数字健康产品监督体系,并单独组建成立AI与数字医疗审评部,加速AI医疗发展。
我国也相继印发了《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文件,规范和引导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上海于4月发布的12个首批AI试点应用场景中,就有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第十人民医院等单位入选。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AI在医学影像技术中的应用,已经成为部分医院较为成熟的领域,这也和全球的数据相吻合。
由于医疗影像诊断有着可存储、可传输,又相对标准化的特点,也成为最早应用在AI研发和落地的领域。根据GlobalMarketInsight的数据报告,从应用划分的角度来说,AI医学影像市场作为AI医疗应用领域第二大细分市场,将以超过40%的增速发展,在2024年达到25亿美元规模,占比达25%。
“随着AI技术的发展,机器对图像的理解能力上升到了新的高度,而相当一部分医疗数据来自影像数据,利用深度学习对影像内容作检测分类和量化已达到了较高的准确率。”王延峰告诉记者。
技术在发展,但我国还存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截至2018年底,中国每千人执业医生数仅为2.4人,医生密度低也造成了医院无法满足患者居高不下的需求。
这一表现在影像领域更为突出。根据《中国人工智能医疗白皮书》,以肺结节检测为例,一家三甲医院平均每天接待200例左右的肺结节筛查患者,每位患者在检查环节会产生200——300张左右的CT影像,放射科医生每天至少需要阅读4万张影像。不同于智能机器,人每天在长时间处理机械式阅片工作后,精力和准确度会下降,这就有可能出现误诊的情况。
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汤光宇对第一财经记者直言,就算是像他这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也无法保证在长时间看片时没有遗漏,而对于肺结节病人,最担心的就是漏看。
“有的病人一个肺里有很多结节,这种情况下,即使95%的结节都没有问题,但漏了一个可能就会带来严重后果。”汤光宇说,至少AI在医疗影像识别领域帮了医生一个大忙,“能将医生诊断效率提升30%——50%,比如解放一些老专家,让他们有更多时间进行深度研究。”
但AI就不会存在遗漏的情况吗?汤光宇表示,医生可能更需要注意AI系统的“过度”诊断,由于AI辨识非常灵敏,因此偶尔会出现过度诊断的情况,这时候医生最后的甄别也就更为重要。
不过,我国市场上大致成型的AI医学影像产品大多正处于医院试用阶段,该领域的公司基本还没实现盈利。“AI医疗企业如何获得盈利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一个公益服务体系下如何构建盈利模式,是它们未来的一个挑战。”王延峰认为。
未来的超级助手
不只是医学影像领域,在上海的一些三甲医院,导诊机器人、智能助理等AI辅助手段都已经开始尝试运用。
在上海第十人民医院的急诊楼大厅,一个蛋壳式的导诊仪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一名胸痛患者自己在“蛋壳”内量血压、测脉搏、测体温后,直接前往医生处进行下一步诊断。此时,医生电脑里已经同步出他的初诊情况,整个过程不到十分钟。
类似情况还出现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数据显示,过去一年,该医院年门诊量达144.72万次,如何有效分配资源成了他们亟须解决的问题。如今,他们在挂号环节就利用AI实施了定向分级。
“其实有很大一部分病人是不用挂专家号的,我们能否在病人挂号前分析病人病情,为其匹配相应专家,避免号源浪费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吴炅对包括第一财经在内的记者表示,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精准预约”的预约挂号模式,通过患者上传的真实病例资料,让AI引擎有了“分诊功能”。(本文内容版权归属聚展所有,未经同意,禁止转发)
在该项服务下,每位患者平均节省2.5小时的就诊时间,患者挂专家号的等待时间平均减少7.4天,到诊率提高了7%。专家门诊的效率平均提高了3.5倍左右,并且有效打击了黄牛号的现象。
可以发现,上述的诸多“AI+医疗”的应用场景,目前还是处于比较基础的图像、语音等AI应用层,并未出现深度学习的场景,这也和人工智能以及医疗行业发展的自身特点有关。
王延峰说,以智能辅助诊断为例,虽然如今应用得越来越多,但是仍处于起步阶段。AI的深度学习依赖海量数据提升模型性能,但医疗数据获取和标注的难度远比公共数据要大。另外,部分公众对于智能化诊断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基层医生也习惯于传统的诊疗模式。
不过,王延峰认为,未来我国“AI+医疗”的应用前景可期,尤其可以在诊断、推理、管理、手术、护理、病历、培训等多个领域充当医生的“超级助手”。“比如AI护理机器人可以补充我国护理人员缺口。培养年轻医生过程中,智能模拟系统以及已经运用比较多的智能辅助影像系统,都可以提高这些经验不足的年轻医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2023年11月5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在上海开幕!五大洲69个国家,3400参展商,34.9万专业观众共襄盛举!全球40多家医疗器械企业集体亮相!本次大会持续到11月10日。据悉,第六届进博会首发首展新品众多——全球首发、亚洲首秀、中国首展。
01
GE医疗
在采购活动中,国产与进口产品的身份认定引发争议,影响了多家医疗机构的设备采购计划。近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大兴院区的乳腺X线机项目因产品身份认定错误被投诉废标,引发了广泛关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作为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三级甲等大型综合性医院,其在2021年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中位列第12位,是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的重要基地。今年7月,医院计划采购一台价值150万元的乳腺X线机,8月开标后,北京合众****贸易有限公司中标。然而,北京中研海康科技有限公司,一家专注于乳腺诊疗设备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其投标产品被认定为“进口产品”,与招标文件要求不符,最终导致投诉成立,原中标结果被作废。
北京中研海康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诉成功,不仅为其自身赢得了公正,也提醒了其他供应商善用合理的投诉手段,以维护自身权益。在舟山医院眼科血流OCTA采购项目中,浙江*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通过投诉,成功促使采购方撤销原采购合同,并重新确定其为中标供应商。类似的情况也在宁夏自治区政府采购网披露的固原市妇幼保健院设备采购项目中发生,山东*驰医疗器械经营有限公司投诉成功,顺利当选中标供应商。
这些案例表明,供应商通过质疑投诉成功维权的现象日益增多,其影响力不容小觑。对于参与医械招投标的供应商而言,了解哪些情况可以质疑投诉,以及如何正确流程进行维权,变得尤为重要。河北省财政厅发布的《河北省政府采购质疑答复和投诉处理指南》为供应商提供了详细的指导,明确了质疑投诉的时间、方式和流程,为供应商维权打开了更广阔的通道。
随着更完善的管理机制的建立,供应商在面对不公平待遇时,有了更明确的维权路径,这不仅保障了供应商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构建更加公平、透明的采购环境。
2023 年 11 月26 日,由《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主办,南京大学 EMBA 班联会医健专项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作指导单位的南京大学医疗健康管理论坛暨医学影像设备管理及新技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商学院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旨在促进医学影像设备管理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汇聚了省内各地市的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研讨主题涵盖医学影像设备的管理经验、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大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好医工APP”全程直播,累计线下参会150余人,线上观看量达1w+次。
第30届成都博会将于2024年3月8-10日在成都世纪城国际展览中心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医疗企业将携带最新展品共聚蓉城。
接下来,让我们提前一睹第30届成都医博会所展示的部分医学影像诊断设备风采。
医学影像诊断设备推荐
上海世音光电仪器有限公司
展位号:A馆F01B
第四代数字全高清内窥镜摄像系统
功能亮点:
60帧超精微芯片、像素3840*2160,还原术中组织、血管微细节
全色域、无盲点、实时还原、真实色彩
7寸高清智控感应触摸屏、智能快捷感应白平衡
高感光度、低噪点、增强手术视野可视度
17层高磁环屏蔽技术,解决超声刀、高频能量等设备电磁干扰
更多产品详情,敬请莅临A馆F01B展台参观。
大为医疗(江苏)有限公司
展位号:B馆E03B
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特点:
优质的图像效果、丰富的探头选择、强大的检查功能以及轻巧的笔记本式设计
创新的成像技术和优越性能,为您的日常诊断提供信心,提高效率,是公卫体检的理想选择
更多产品详情,敬请莅临B馆E03B展台参观。
淮安辛宇弘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展位号:A馆D03
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XYH-1000C新款)
双能X射线测定法原理介绍...
更多产品详情,敬请莅临A馆D03展台参观。
长按扫码获取门票
点击图片查看门票获取指南
距离第89届CMEF开幕还有 一个月! ,创新医疗科技的璀璨星河即将再度点亮,《产品荟》栏目带您提前领略第89届CMEF展会的部分亮点产品,带你尝鲜探秘有哪些亮眼科技即将亮相现场 。更多精彩,记得展会门票,4月11-14日现场见哦!
此外,本次《产品荟》还将特别增设线上投票环节,诚邀每一位热爱并医疗科技发展的行业同仁,为心目中的亮点产品投上宝贵一票。届时,我们将在展会现场为明星产品进行颁奖!
产品荟
医学影像
更智能、更快捷、更清晰、更安全、更精准,伴随着5G智能影像时代的到来,全新数字医疗解决方案、AI智能辅助诊疗、精准医疗等整体解决方案都成为行业热点。同时,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对县级医院与基层医院能力提升的大力推动,医学影像基层医疗市场迎来了巨大机遇。本次医学影像展区将围绕放射、超声、核医学、分子影像、介入、AI等细分领域行业最新热点,集中展示聚焦基层医疗定位产品以及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大数据、5G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各类智能影像产品。
本期产品荟为大家呈现来自医学影像展区的部分产品 ,更多精彩我们4月上海见!
西门子医疗
产品名称:
SOMATOM Pro.Pulse
科技亮点:
这款产品突破了机架转速和探测器宽度限制,进一步拓展了临床应用领域,例如心脑血管疾病检查可以突破探测器宽度限制,实现高心率,自由呼吸下的精准成像;脑卒中疾病检查通过自动后处理可以极大减少等待时间,提升卒中诊疗效率;肿瘤疾病的检查可以做到兼顾形态学信息和功能学信息的高质量成像。
SOMATOM Pro.Pulse新的操作系统和新的软件应用简化了诊疗流程。其搭载了西门子创新算法和人工智能决策树,将全面赋能精准个性化扫描,助力医院CT检查提升检查效率,提高影像质量。全新的双源架构设计突破性地降低了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
4.1L13 西门子医疗邀您现场见
东软医疗
产品名称:
双能3.0T磁共振
科技亮点:
Unicorn 双能梯度
· 业界首创 N+1 储能模块,保证梯度超强爆发力
· 业界首创聚能模块,保证梯度超强性能的持久力
· LTI 线性时不变,梯度同步 0 延时
Unicorn 双能全流程
· 基于视觉识别系统的天眼智能定位
· NeuCS 双域压缩感知
· 金字塔人工智能
Unicorn 双能应用
·GRAB 自由角成像,实现自由呼吸体部成像
·ZOOM 小视野高清弥散成像
·Fast BrainQuant 2.0 快速定量一键脑成像 2.0
3.1F29 东软医疗邀您现场见
飞利浦医疗
产品名称:
鸿熠 Philips PET/CT 7000
科技亮点:
1. 多核素全功能成像
2. 运动器官精准定量, 全能心脏多参数诊断
3. 患源全时质控
4.1R11 飞利浦医疗邀您现场见
安科医疗
产品名称:
ANATOM X980
科技亮点:
ANATOM X980的最快转速为0.25秒,与大螺距高清快扫技术相结合,可实现440mm/s的扫描速度,更有利于一站式脑卒中检查、一站式胸痛三联征检查、多部位联合三期增强扫描以及全身超大范围CTA检查等方案的实现,不仅有效地缩短了检查时间、降低了辐射剂量,还大幅度地提高了检查成功率和图像质量。
同时,系统还提供了100幅/秒的重建速度,为医生第一时间提供确切的诊断依据,为患者赢得更多的救治时间。
3.1H46安科医疗邀您现场见
普爱医疗
产品名称:
脊柱外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
科技亮点:
骨科手术机器人+平板三维C形臂全流程解决方案提供商:
脊柱外科手术全流程解决方案一站式供应商;
自主研发自适应配准技术,配准过程精准快捷,节约整体手术时间;
实时体位动态追踪,保障临床手术精度;
复杂手术流程标准化,传统手术流程安全、微创化。
3.1ZB21 普爱医疗邀您现场见
海信医疗
产品名称:
海信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HD80
科技亮点:
采用了新一代“广域”超声平台,采用CPU+GPU架构,硬件、系统核心链路、逻辑系统全新设计,从硬件波束形成到软件波束形成的变革,使超声设备的运算能力及速度呈指数级增加,使图像具有更好的整场均匀性和空间分辨率,具有更高帧频,并且使各种高端成像功能的成像质量和精确性大幅提升。
此外,HD80拥有多领域智能化测量及诊断项目20余项,包括血管斑块自动测量、心脏功能自动测量、妇产科自动测量等,大大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搭载的信联远程诊疗云平台实现超声医疗诊断信息的远程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和查询,开展各医疗机构之间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远程医疗活动,实现超声远程实时诊断、远程教学、在线质控和研讨交流等。
3.1C08 海信医疗邀您现场见
一影医疗
产品名称:
一影黄山移动式锥形束体层摄影设备(CBCT)
科技亮点:
一影黄山移动CBCT可实现术中多模态成像(术中CBCT扫描、二维透视、动态透视),术者基于术中图像的引导,实现手术精度提升。
大孔径:一米孔径为医生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使用场景更加丰富。
大扫描视野:大尺寸平板探测器能够在单次扫描更大范围数据。
高清软组织成像:大尺寸平板探测器能够在一次扫描中采集更多数据。
轻便移动:移动CBCT重量不足500kg,易于移动。
射线剂量低:CBCT扫描技术能够减少患者的射线暴露量,保障医生和患者健康。
3.1Q01 一影医疗邀您现场见
地太科特
产品名称:
X-Panel 4343a PSM-X 非晶硅 X 射线平板探测器
科技亮点:
100 μm 像素尺寸
卓越的图像质量
人体仿生学结构设计
直接蒸镀耦合型碘化铯闪烁体有效减少像素之间的光线散射
3.1D02 地太科特邀您现场见
大为医疗
产品名称:
DW-M6便携式高端彩超机
科技亮点:
DW-M6便携小巧式设计兼顾优异的整机性能。
凭借其超清图像的引导下将穿刺针引导到人体的目标位,以实现细胞学活检、组织学活检、囊肿抽吸和治疗等。
3.1L01 大为 医疗邀您现场见
硕金医疗
产品名称:
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
科技亮点:
1. 21.5英寸专业医用液晶显示器。
2. 彩色液晶防眩目触摸屏。
3. 四探头接口。
4. 控制台可升降、旋转。
5. 自适应斑点噪声抑制。
6. 颈动脉内中膜前壁、后壁自动测量(IMT)。
7. 频谱自动包络。
8. 智能弹性成像,尤其在二维图像、血流敏感性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
9. 智能云服务。
10、CUDA运算平台,128物理通道。
6.1ZC40硕金医疗邀您现场见
博思得电气
产品名称:
紧凑型 DR 高压发生器
科技亮点:
Suitcase,X射线高频高压发生器,采用先进的SiC MOSFET高频逆变技术,实现更低纹波的kV输出,保证DR系统在更短时间内获得更高质量的图像效果。
全新升级,体积小巧,结构紧凑。无需拆卸,让安装维护更简单。
灵活选择供电接口,支持单相和三相供电,适用多种医疗环境。支持宽电压范围供电,对配电要求更低。
绝缘性能优越的油箱,可以有效隔离电子元件,降低油箱内部放电风险,确保设备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suitcase,推动DR系统实现革命性升级。
3.1N46 博思得电气邀您现场见
锐志微创医疗
产品名称:
消化、呼吸内镜工作站
科技亮点:
单双极电刀+氩气系统
高频电刀模块:提供多种单极、双极的电切、电凝模式,配以合适附件还可以应用于内窥镜、腹腔镜等手术;双极可用于显微、神经、五官、手外等精细手术。
氩气刀模块:提供氩气下的多种凝切模式,支持APC氩离子凝固术,可以配合各类软式内镜进行氩气操作。模块内置ESD、ERCP、LRFA子模块,满足软式内镜下ESD、EMR、ERCP手术的要求,可应用于消化、呼吸内镜中心等。
4.1B06 锐志微创医疗邀您现场见
康荣信医疗
产品名称:
数字化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
科技亮点:
1.数字化CCD,双能X线平板探测器,一次成像时间短。
2.多重铅防护全封闭式,零辐射,有效保护医生和受检者的安全。
3.重复性好
4.扫描方式采用面成像,全方位可选桡骨+尺骨/+腕骨(+指骨),扫描时间不超过6秒。
5.灵敏度高,可以有效的去除骨骼软组织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6.可以接入M-HIS系统,将检查结果直接上传到数据服务器。
7.配备多功能软件,可以高速采集数据,中文自动扫描分析程序,以及正常骨密度参考值,系统自动诊断分析报告。
8.我司售后采取垂直服务,确保售后无后顾之忧。
3.1Y55 康荣信医疗邀您现场见
思多科医疗
产品名称:
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科技亮点:
小巧的外形尺寸
轻便的整机重量
长久的网电续航
轻松的消毒灭菌
免费的5G医疗
丰富的探头可选
3.1ZB15 思多科医疗邀您现场见
瑞能医疗
产品名称:
医用诊断X射线管 RX526/RH526
科技亮点:
替代进口球管型号:
DU5008 ,CTR21 50
迺配各品牌CT:
飞利浦 MX16
联影Uct510/512/530/550
东软 Neu Viz 16/16Essence/1 6Platinum
安科 ANATOM 16/1 6HD
明峰ScintCare 16
赛诺威盛Insitum16/32/64S
4.1S02 瑞能医疗邀您现场见
产品荟往期回顾
(点击图片查看往期精彩)
第89届CMEF展商名录(部分)
医学影像展商名录(部分)
3&4.1号馆
(点击查看大图)
上“iCMEF”
发现更多“产品荟”产品
还有机会赢会刊哦
点击产品图标 ,进入活动界面
点击 产品搜索栏
输入关键词“ 产品荟 ”点击 搜索
收到“ 恭喜 ”弹窗提示
点击 下一步 即可联系客服 ~
更多精彩请
让我们期待2024,第89、90届CMEF与您相约!
2024年4月11-14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2024年10月12-15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
我们不见不散!
找展商、看产品、订展位、领门票……请认准CMEF 唯一官方线上平台 “iCMEF”,赶快点击下方进入探索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①本原创发表的文章,任何个人、媒体、网站如需转载,须在文首位置注明转自“CMEF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并注明作者。②本所发表内容注明来源的,版权归原出处所有,与本立场无关。且此篇文章受众仅为医药、医疗等健康产业专业伙伴,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使用,不针对普通消费大众。如有侵权请联系器械小C ,另外如果您对CMEF官方微信平台感兴趣,想要投稿或寻求合作,或者您有任何的意见与建议,也可以联系小C【010-84556615】。
点击“”, 获取免费门票!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医学影像期刊发展论坛暨“J10”研讨会由《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和国药励展公司联合主办,始于2015年,邀请《磁共振成像》《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国超声医学杂志》《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临床超声医学杂志》《实用放射学杂志》《放射学实践》《肿瘤影像学》等10余本杂志的主编或编辑部主任就办刊内容相关的主题进行探讨,为医学影像期刊的交流搭建一个平台,以促进医学影像期刊的发展,推进医学影像领域学术的进步。
近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M502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邀请了多位专家教授共聚一堂,探讨中国医学影像期刊的未来。会议首先由《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编辑部刘英虹主任主持,《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王晓明主任对与会专家做了一一介绍。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郭启勇主编做讲座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主编郭启勇教授致欢迎词,郭教授对与会专家表示了欢迎,也讲述了创建“J10”研讨会的初衷,并表达了对各位专家和国药励展公司的感谢。
随后研讨会由《放射学实践》胡道予主编和陈颖教授主持,由郭启勇教授做了《中国医学影像杂志评价与未来》的主旨发言,郭教授从国外主要期刊评价体系、国内主要期刊评价体系、国内医学影像期刊现状、国内医学影像期刊的未来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与会专家针对郭教授的发言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与会专家进行讨论
《磁共振成像》杂志社贺光军社长做讲座
由《磁共振成像》杂志社贺光军社长做了《AIGC对医学影像期刊出版的影响》的主旨发言,贺社长对AIGC软件进行了介绍,并讨论了自己应用AIGC软件的感受,在《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刘筠主编和时惠平教授的主持下,胡道予、王全师、张琳琳等几位教授针对贺社长的发言进行了探讨。
《Radiolog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Radiology science》
李宏军主编分享了英文杂志办刊经验
在《iRADIOLOGY》周云副主编和《临床超声医学杂志》编辑部李攀主任的主持下,《Radiology of infectious diseases》《Radiology science》李宏军主编分享了英文杂志的办刊经验,李宏军主编本着民族情怀、一种对事业执着追求的信仰走过的办刊之路,为我们办英文杂志指明了方向,吴仁华、孟令平、刘加成教授分别就李宏军主编的经验分享进行了主旨发言。
李坤城、刘军、时惠平、陈颖、刘加成教授进行主旨发言
《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部张琳琳主任讲座
《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部张琳琳主任就指南和共识进行了探讨,介绍了指南和共识的联系和区别、撰写的步骤、发表的规则,在《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编辑部张春辉主任和《Meta-Radiology》刘军主编的主持下,《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李坤城主编、时惠平教授、陈颖教授就张琳琳主任分享的指南和共识规则进行了主旨发言。
本次研讨会的召集者,《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王晓明主任针对几位教授的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并主持召开了圆桌会议,与会专家针对办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文章的伦理、杂志的发展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中国医学影像期刊的发展献计献策,促进中国医学影像期刊的发展,推进中国医学影像领域学术的进步。
与会专家合影
来源:医疗器械创新网 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几十年以来,螺旋CT、多排CT和双源CT等新的系统概念不断涌现,使得CT已经发展成为如今放射影像学最重要的检查方式之一。而近十年来, 光子计数CT的横空出世,引领人类X光探测技术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近日, 东软医疗近宣布其CT研究取得了最新革命性技术进展,其自主研发的光子计数CT技术成功获取了首张人体图像。 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东软医疗在医学影像技术革新方面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同时也为国内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打破国际垄断迈出了坚实一步,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01 国产CT的“缔造者”, 东软迎革命性进展 实际上,东软早在2015年就开始了光子计数CT的研发,其相应产品目前也在积极进行临床试验与注册审批的准备中。 据悉, 东软医疗是中国首台全身CT的研发者, 1997年,东软研发的国内第一台临床应用CT机在软件园下线, 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能生产全身 CT 的国家 ,也彻底打破了海外企业在这类大型医疗设备上的垄断。 在去年7月份的一次会议上,东软表示,东软医疗创新性地通过PC机替代阵列处理机,率先打破了“卡脖子”技术垄断,并且已经强力布局了世界最前沿的光子计数CT。 东软医疗自主研发的光子计数CT,不仅采用了先进的直接转换探测器技术,还结合了高性能的图像重建算法,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取高质量的图像。这一技术的突破,不仅代表了东软医疗在医学影像技术领域的深厚实力,更是中国医疗设备自主创新能力的体现。它打破了国际医疗设备巨头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为中国医疗设备行业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 首幅人体图像的获取,不仅证明了东软医疗光子计数CT技术的日臻成熟和可靠,更意味着这项技术已经为临床应用做好了准备。 据悉,光子计数CT获得的“首幅人体图像”,正是东软医疗与国内顶级医院放射学专家密切合作的结果。 在高端医学影像设备领域,从打破CT转速极限到DSA的填补国产高端空白,再到国产全自研3.0T磁共振实现量产,东软医疗已经进入了从蓄力到爆发的关键时刻。 02 “皇冠上的明珠”, 开启医学影像新纪元 光子计数CT技术被誉为医疗设备领域的“皇冠上的明珠”,与传统的X射线成像技术相比,它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成像,捕捉到更精细的组织结构和微小病变,极大地提升了诊断的准确性。光子计数CT以半导体探测器为特征的光子计数CT优点突出,可去除电子(本底)噪声,提高X线光子的利用效率,增强碘信号的强度,去除探测器前用于防止荧光串扰(cross-talk)的隔膜(septa),像素可以更小,空间分辨率更高;此外,这项技术还具有多能谱成像的特性,能够区分不同的能量级别,特别是X线光子可以被计数,可以分成4个或以上单独的能量级别“箱”(bin),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多能谱成像,使CT检查更准确、更安全,拓宽了CT临床应用。同时,它还能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减少对患者和操作人员的潜在危害,其增强的碘信号强度也使得血管造影等检查更加清晰可靠。 过去5年,光子计数CT(PCCT)技术在CT成像领域崭露头角。其优势可概括为三大方向: 更高的图像分辨率: 光子计数CT可以显著提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使得细微的组织结构也能清晰呈现。 更低的辐射剂量: 由于光子计数CT能够更有效地利用X射线光子,因此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大幅降低。 更准确的物质分辨能力: 光子计数CT可以区分不同能量的X射线光子,从而更准确地识别体内不同的物质成分。 这一技术的成功实现,不仅提升了医学影像的诊断精度,还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 03 光子计数CT,成新的“战场” 据了解,国际市场上多家头部医学影像设备公司都在积极开发光子计CT。虽然这项技术在学术研究上才几年,但群雄逐鹿的市场正在形成。 2021年9月30日,西门子的Naeotom Alpha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510(k)许可。这标志着该设备在美国正式获准上市,成为全球首个获得这种许可的光子计数CT系统。 (图源:西门子医疗) 在中国,Naeotom Alpha于2022年1月4日通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认证。这一认证使得该设备能够在中国市场合法销售和使用,进一步扩展其全球市场。与目前的其他系统相比,西门子Naeotom Alpha的探测器足够敏感,可以单独测量x射线。 目前,除了东软医疗外,全球范围内还有多家企业在光子计数CT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企业包括: 西门子医疗: 其光子计数CT系统已经在多个国家获得临床应用许可,并展现出优秀的成像能力和临床效果。 GE医疗: 积极研发光子计数CT技术,致力于提高图像质量和降低辐射剂量。 佳能医疗: 通过与多家国际知名医疗机构合作,推进光子计数CT的临床研究和应用。 在国内,有报道称其他国内企业如联影医疗、奥泰医疗等也在积极研发光子计数CT技术,2023年10月的CMEF现场奥泰推出新款光子计数CT,这款光子计数能谱CT设备是继2021年西门子NAEOTOM Alpha之后, 全球推出的第二款光子计数CT设备。 04 群雄竞逐,国产CT崛起 在医疗器械整体发展加速齿轮的推动下,我国CT市场也由早期“GPS”一统天下之势,转变为国产品牌加入群雄竞逐。查询NMPA境内医械注册数据可知,目前已有多达10个品牌、40余款PET/CT(不含单PET)获批。 当前我国国产CT设备市场表现活跃,市场占有率也在稳步提升。以CT设备为例,自2020年起,连续三年整体国产比例按台数计算均超过80%。 (图源:医招采) 2022年上半年全国CT总销量约3200台,其中以东软医疗、联影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占比超50%。 近五年来,国产CT的市场占有率从32%提高到了近一倍。 据众成医械最新统计,2023年中国CT产品市场占比,国产品牌占比63.75%。 (图源:众成医械) 此外,国产CT在中低端市场表现强劲, 国产CT品牌如联影医疗、东软医疗等在中低端市场已经占据了超过70%的份额。 在高端市场也有所突破,国产CT厂商如联影医疗在高端CT市场也有所布局,其CT业务收入在2018至2022年间保持较高增长。此外联影医疗来自海外地区的收入显著提升,显示出国产CT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尽管64排CT市场份额仍被GPS三巨头占据,但整体市场份额呈现下降趋势,国产品牌增长迅速,跻身前三值得期待。 国产CT设备在中低端市场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市场份额,并且在高端市场也逐步展现出竞争力。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拓展,国产CT设备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声明:本文为转载,仅用于分享。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