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门票
- 我的展会
- 我的行业
- 网站地图
- 登录/注册
首页 > 大健康食品
为您推荐大健康食品相关资讯
收录于话题#食品人的学习机会
食品行业岗位技能证书化培训
食品伙伴网专业服务
受三年疫情的影响,人们的健康意识得到了空前的提升。2023年的大健康食品行业将走向何方?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受到疫情、行业变化、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大健康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今,终于走过至暗时刻,后疫情时代真正到来,健康需求前所未有的旺盛。从政策层面来说,大健康产业政策利好频出。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大健康产业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从全球的市场数据来看,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占GDP的比重约为10%,而中国的大健康产业占GDP的比重还不到5%,大健康产业在中国还有着极大的市场规模增长空间。在此背景下,催生出巨大的大健康食品蓝海市场,更多的目光开始聚焦于大健康食品行业政策趋势、肠道健康、功能食品、乳品饮料创新、特殊食品、药食同源、方便营养食品、植物基、未来食品等方向,由此带动了整个大健康食品行业的科技创新及发展。坚定大健康食品道路,走可持续发展方向随着大众对健康的关注度日益提高,政策支持也将“大健康产业”发展推向了黄金发展时期,成为无可争议的新经济增长点和新风口。2017年,“健康中国”战略应运而生,该政策的提出是促进食品行业转型升级和效益提升强有力的助推剂。2020年,“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发展现代食品制造技术,并强调“以营养健康为目标,突破营养功能组分稳态化保持与靶向递送、营养靶向设计与健康食品精准制造、主食现代化等高新技术”。2022年,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重视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与民众健康美好生活息息相关,大健康食品行业需准确把握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新定位、新动力、着力点,牢固树立大健康观,推动大健康食品行业可持续发展。肠道微生态,新时代健康热潮肠道健康不止于消化健康,还包括免疫支持、体重管理甚至呼吸道健康。肠道同时也是共生微生物群在人体的主要寄居场所,在内分泌和免疫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屏障的破坏和功能的紊乱与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保护肠道屏障,维护肠道功能和菌群稳态,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英敏特数据显示,根据对各类亚健康问题发生率的定期跟踪,消化问题是被访消费者常有的问题。与2021年相比,受访者中表示自己有消化问题的比例快速上升了4个百分点。说明肠道健康问题的发生率有所上升,同时也能反映消费者对肠道健康的意识有所提升,对肠道问题变得更为敏感。近些年,大环境的变化使肠道健康管理加速成为中国大健康市场产品研发的主流领域,“肠道健康”与“益生菌”“益生元”等关键词联系越来越密切,但国内与肠道健康相关的产业仍需在关键技术和核心问题上获得进一步的突破。功能性食品,为健康添活力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大众意识到强大的免疫力对抗击病毒至关重要,对中国功能食品市场又注入一剂强效催化剂,培育了更多新消费者。疫情过后,国民的基础营养保健意识和保健需求得到全面的提升,更多的消费者对功能食品持积极态度,更加主动地选择功能食品,以平衡膳食健康生活方式。食品的功能化就是食品的健康化。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从最基本的满足生存所需,到享受型需求再到营养保健、预防与治疗疾病,对产品的功效性诉求越来越强,使用场景逐渐严肃。功能食品是介于食品和药品之间,在满足消费者口感好吃、方便即时的同时兼具功效性,食用场景更加休闲;可根据生产许可类别、食品功效及科技含量等方面进行分类。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健康是食品消费的必然追求,品质消费成为食品消费升级的重要方向。消费者对功能食品的诉求,引领了功能食品市场的飞速发展。解锁饮品创新密码,推动行业快速发展进入新食代,消费者对新食品的接受程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开放,健康观念不断普及,饮食已然成为消费者在温饱之外最重要的营养摄取来源,天然原料和技术革新正推动着全球食品产业朝功能化方向升级焕新,功能性和消费群体扩大驱动饮品行业持续向好。近年来,随着大众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饮料产品成分的来源,寻求能够支持免疫力、改善睡眠和减轻压力等的产品。因此,饮料行业正在创新新成分,以生产具有健康功能效益的产品。比如新型饮料气泡水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健康饮料产品”的热度,促进研发生产既能有助于改善健康状况,又能促进情绪和减轻压力的产品。未来饮料业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健康发展,饮料行业需求将不断上升,产能更加扩大,产业结构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和优化。瞄准科技前沿,助力特殊食品行业创新发展近年来,随着相关科学技术研究的不断推进和全民健康需求不断提高,我国对特殊食品的管理与相关标准法规不断完善。在政策的导向下,我国特殊食品行业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期。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特殊食品行业发展环境日趋向好,特殊食品安全指数逐年攀升,消费者信心不断增强,中国特殊食品行业发展迅速,拥有全球最大的特殊食品消费市场。在新技术、新理论的驱动下,大量学者深入研究,特殊食品行业也不断取得新的研究成果,枸杞糖肽、酪蛋白肽、水解乳蛋白、骨桥蛋白等新功能原料经过各种加工后出现在消费者的手中,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同时,推动了我国特殊食品产业的创新发展。未来,在人口老龄化、下游需求不断加大及医院营养科建设发展等多重因素的驱动下,特医食品凭借其在临床营养支持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中式养生崛起,药食同源市场持续升温近年来,随着国民对于健康的关注度上升,以及“食补”、“功能性食品”等概念的兴起,从保温杯泡枸杞到熬夜水,中式养生的受众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中式养生的崛起与国潮的兴起,加深了消费者对药食同源的认知,使得药食同源市场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魔镜数据显示,药食同源市场规模呈现阶段性上升趋势,淘宝天猫药食同源市场2021.9-2022.8销售额近234亿元,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2.3%,销售量3.2亿件,规模正处于稳定增长趋势中。受中药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以及随着品牌护城河的建立,近3年半的时间里,在天猫淘宝上的药食同源市场产品的均价翻了1.5倍。总体来说,药食同源产品发展潜能极大,药食同源绿色健康的高速发展,也有利于推动国民健康,助推“健康中国”的塑造。创新推动发展,方便营养食品迭代加速随着近年来中国食品制造业向好以及“懒人经济”的火热发展,方便营养食品行业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在健康和营养上发力,致力于满足人们日益多元化的食物需求,方便营养食品行业创新迭代加速。方便食品凭借方便快捷的优势,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根据CBNData《报告》显示,方便速食行业近年来稳健增长,产品价格上升明显,预估国内市场规模超过2500亿元。根据Innova的洞察,全球2/3的消费者表示,他们正在寻找简单方便的方法来摄入营养。因此,满足对便利、营养和放纵的需求将成为品牌未来一年的关键任务。在“大食物观”的引领下,方便食品行业围绕“健康、美味、便捷、环保”的基本属性,积极践行行业创新,方便食品行业呈现出“技术升级系列化、原料开发多元化、特色风味民族化”的整体特征,持续破解行业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方便食品行业通过持续的原创性研发,以科技实力的积蓄和对共性关键技术的破解,提升行业的发展质量,持续推动大健康行业健康发展。绿色生活方式,植物基促进可持续发展由于大众对健康及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素食主义者和弹性素食人群不断增加,使植物基食品及其衍生产品市场迅速扩大。在对营养健康和绿色可持续的共同考量下,植物基食品因为其节约环境资源的属性和对人类健康的益处备受青睐。作为食物来源的重要营养物质,植物蛋白原料备受关注。首先,植物蛋白原料来源丰富,除常见的豆类、谷物类蛋白之外,微藻蛋白、蘑菇蛋白等新兴替代蛋白,为植物基食品的开发带来更多可能;其次,与动物蛋白相比,植物蛋白致敏性低,可持续性强,不仅具有清洁标签、低脂肪、零胆固醇等优势,部分植物蛋白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兼顾美味与健康。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植物基市场价值达185.0亿美元,同比增长30.3%,预计2024年全球植物基市场价值将达到355.0亿美元。但对于植物基这个新概念,在走“可持续化”、“生活方式”的道路之前,如何内外兼修,通过一种更接地气与更生活化的方式走进消费者,才是发展中国特色植物基道路的关键一步。科技引领,未来食品探索新可能未来食品基于生物科技和生物产业,正在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未来食品的发展趋势是食品技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未来食品在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创新、关键共性技术开发、系统化产品制造、产业链技术集成等方面前景广阔,并已取得一定成果。植物基食品和替代蛋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折射出食品科技创新和未来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未来食品是对传统食品、现代食品的发展,体现着未来生产方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主要任务是解决食物供给和质量、食品安全和营养、饮食方式和精神享受等问题。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以合成生物学、物联网、人工智能、增材制造、纳米技术等为技术基础,未来食品将会更安全、更营养、更美味、更可持续。
01
大会信息
主办单位:食品伙伴网、《食品工业科技》杂志社时 间:2023年4月11-12日(10日全天报到)地 点:上海·龙之梦大酒店(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1116号)会议主旨:科学创新、技术落地会议规模:1000人展 览 区:45个组委会(上下滑动查看)
主席(按姓氏拼音排序):陈 卫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单 杨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孙宝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 谢明勇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昌大学教授朱蓓薇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工业大学教授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序):杜 明 大连工业大学副校长范大明 江南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方亚鹏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副院长郝利民 军事科学院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给养保障研究室主任何国庆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教授侯俊财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孔保华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李 斌 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李春保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李大婧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长李 健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副院长李 琳 东莞理工学院原校长李学鹏 渤海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李杨 东北农业大学国家大豆中心执行主任廖小军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刘 贺 渤海大学副校长刘 源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陆柏益 浙江大学国际科创中心副主任罗学刚 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聂少平 南昌大学食品学院院长石彦国 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原院长史贤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田怀香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人事处处长汪少芸 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福州大学海洋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彦波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院长徐贞贞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杨庆余 沈阳师范大学粮食学院院长易俊洁 昆明理工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曾晓房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食品学院院长张 娜 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张宇昊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院长赵黎明 华东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赵丽芹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原副院长
02
大会结构
03
大会议程
04
大会亮点抢先看
今年“食品科技创新论坛”将为各位与会者带来怎样的盛会?
食品科技创新论坛将邀请到哪些食品行业大咖?
会议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呢?
带您了解创新论坛六大亮点
行业大咖齐聚上海,共话健康科技前沿
从2018年第一届创新论坛开始,食品科技创新论坛已成功举办五届,科技创新报告近300场,聚集食品行业政府机构、科研院所与企业相关权威专家,共同讨论健康食品科技前沿技术、进展与趋势。前五届论坛的与会人数超4000,且得到行业的一致好评。2023年4月11-12日“第六届食品科技创新论坛”将有院士、专家、企业家等60多位顶尖科学家齐聚一堂,与您共同探讨大健康食品新前沿。
聚焦食品多领域,剖析食品多方向
食品科技创新,聚焦食品全产业,历届食品科技创新论坛均设置多个不同方向分论坛。2023年“第六届食品科技创新论坛”将围绕食品行业政策趋势、肠道健康、功能食品、乳品饮料创新、特殊食品、药食同源、方便营养食品、植物基、未来食品等多个分论坛主题,全面剖析大健康食品。
头部企业,高效对接
食品伙伴网与《食品工业科技》杂志社的高影响力是前五届“食品科技创新论坛”成功举办的基础,论坛吸引了大健康食品行业超多家头部企业参与,头部企业的技术分享及需求共享有效拉动了食品产业。会议听众的金字塔结构形成有效高质的产学研平台,80%的一线专业人员与20%的科研院校教授共商科技创新与产业落地,实现精准对接。
食品领域权威创新奖颁布
科技创新是食品行业发展的内驱力,创新成果展示是行业创新的有效推动力,食品科技创新奖的设置,有效激励食品企业创新成果,授予卓越创新的成果、项目及企业。千人论坛现场颁奖,且广泛报道传播。
《对话:2023》
2023年将是特殊的一年。疫情三年成为了国民对健康关注的拐点年,大健康食品以友好全新的形象再次进入民众视野。不同视角下科学创新的诉求不同,为此“第六届食品科技创新论坛”将为新时代下食品创新提供崭新的舞台——《对话:2023》,分别从学术与落地两个维度访谈学术领头人及研发企业家,对话2023的全新发展。
“会”“展”融合,创造新商机
展示科技创新成果,展现行业力量,是“食品科技创新论坛”不变的目标——通过会议共商大健康食品前沿科技趋势与技术,通过展台同台展示行业创新成果。“会”“展”融合,充分展示企业风采,创造新商机。
05
科技创新奖申报
为了更好的弘扬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向市场的转化,“食品科技创新论坛”自2020年开始征集科技创新项目,也将在“第六届食品科技创新论坛”上向获奖企业颁发“科技创新奖”,并在行业广泛传播,宣传科技创新,为行业服务、为企业服务。申报时间截止到3月31日(具体申报流程,详情请咨询组委会)奖项分类:1. 第六届食品科技创新论坛技术创新奖2. 第六届食品科技创新论坛产品创新奖
06
展区布置
展
区
2023展位预定火热进行中
往届参展企业(排名不分先后,上下滑动查看)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IFF仙乐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厦门汇盛生物有限公司天津益倍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力德福科技有限公司
南宁东恒华道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养乐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青岛琛蓝健康产业集团杏辉天力(杭州)药业有限公司燕之初健康美(厦门)食品有限公司杭州心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参之源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中科沃德(辽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泓九原生肽(山西)有限公司济南圣泉唐和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善恩康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陶朗集团山东福瑞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汇百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瑞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西振东五和医养堂股份有限公司生合生物科技(扬州)有限公司杭州康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浙科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微康益生菌(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诚一大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楷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苏州青咖包装科技有限公司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润圣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空气产品公司阿默思(上海)仪器贸易有限公司珠海雅富兴源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诺佰克(武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龙王致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杭州环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市素莲食品有限公司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杭州永创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利华公司(Unilever)上海泽权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民强(昆山)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市世纪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上海百趣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德慧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曼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闽食品(漳州)有限公司百施(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伊利集团威海百合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芯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诺利如一(安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合泰新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海智源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尤丽康(江苏)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嘉必优生物技术(武汉)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缘上缘特医食品有限公司上海承欢轻工机械有限公司黑龙江中瑞绿色果蔬实业有限公司武汉天天好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浙江源本健康产品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省嘉品嘉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陕西慧科植物开发有限公司鑫福来共享工厂飞鹤乳业锦旗生物集团上海味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苏州苏诺洁净科技有限公司无锡爱科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杭州瑞纳膜工程有限公司一统豪蓓特(集团)公司杜塞尔多夫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广州普维君健药业有限公司正官庄六年根商业(上海)有限公司徐州一统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07
支持媒体
中国食品报、消费日报、《食品与机械》、《中国食物与营养》、食品加 智食科技、科学私享、蔻享学术、CPHI制药在线、食安时代
08
参会报名
收费标准1、会议费:2800元/人(三人及以上2400元/人)费用包含:会议资料、部分允许共享的演讲内容PDF版、会议午餐;费用不含:住宿(可代订会议酒店)、晚宴费、交通费。2、学生:凭学生证参会2000元/人。3、晚宴:400元/人
09
同期培训班
图片来源:创客贴会员
提醒: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欢迎留言指正和交流。且读者不应该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擅自根据文章内容采取行动,因此导致的损失,本运营方不负责。如文章涉及侵权,请联系我处理或支付稿酬。
END
来源:功能食品圈
欢迎与食品人在线交流
生产技术添加剂工厂设施质量管理行业监管餐饮管理体系认证包装储运实验室管理微生物理化仪器分析保健食品企业管理职场人生
食品行业岗位技能证书化培训
食品伙伴网专业服务
食品伙伴网矩阵(点我)
www.foodmate.net
食品伙伴网,网聚食品人微信客服 部分文章转自网络,侵权或稿费请联系业务合作请联系 0535-2122193
食品伙伴网矩阵
请点击小图,长按识别二维码
食品伙伴网
食品论坛
食品伙伴网订阅号
食品晚九点
食品研发与生产
食品标法圈
食品质量管理
食品实验室服务
食品邦
食品安全风向标
HACCP联盟
食品理化检测
食品饮料创新研究
特殊食品与添加剂
食品供应链管理
食品微生物检测
食品饮料产业研究
GlobalFoodmate
餐饮质量安全
食品仪器分析
感官科学与评定
饲料和宠物食品合规
食农认证联盟
实验室管理与服务
食品原料供需服务
工业化餐饮联盟
酒类技术与认证联盟
LabPTP能力验证
肉制品联盟
食学宝(微课堂)
食品会议培训中心
计量伙伴
水产加工技术联盟
食品有意思
食品学生汇
食品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宠物食品联盟
食育网
食品职业技能中心
动植物检验检疫
休闲零食创新联盟
传实翻译
国际食品
食品伙伴网国际站
烘焙食品联盟
功能食品圈
食品伙伴网商务中心
会展食讯
食用菌产业技术联盟
乳品汇
食品人才中心
药物微生物检验
食品采样服务
环境监测联盟
化妆品合规联盟
化妆品检验技术
北京食品联盟
食品精益管理
食品标准查询
食品论坛交流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技术话题
阅读原文
4月11日,由《食品工业科技》杂志社、食品伙伴网联合主办,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支持的“第六届食品科技创新论坛暨2023大健康食品发展论坛”在上海龙之梦大酒店隆重召开。论坛坚持以“大健康食品”为主题,以“科学创新、技术落地”为宗旨,共设立了一个主会场,9个分会场,近60场报告。论坛内容涉及:功能性食品、肠道健康、特殊食品、乳品饮料、食药同源、方便营养食品等领域。邀请了管理机构领导、行业科学家、高校知名教授以及一线生产企业研发总监,探讨健康食品行业新趋势,分析行业现状,展示最新研究成果,推动产学研合作,助推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
大会主席:江南大学徐岩教授
大会主席江南大学徐岩教授指出,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食品科学作为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学科,其创新发展、技术落地更是国家及人民关心的问题,因此搭建产学研桥梁,推动产学研结合,为科研工作者及企业家提供交流平台,使得科学能更好地创新、技术可以更有效的落地,是食品人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谢明勇院士致辞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谢明勇院士致辞中指出,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十四五”时期,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因此“大健康”食品发展将是未来食品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保障我国人民健康的关键。“第六届食品科技创新论坛暨2023大健康食品发展论坛”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探索未来食品、引领科学创新。
《食品工业科技》杂志社冯媛媛主编致辞
食品伙伴网研发创新事业部董丽娟总经理致辞
“科技创新奖”颁奖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食品科技的进步,为食品产业发展输送创新人才、增加创新智慧、开发创新技术、转化创新成果,提供有力的支撑并引导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论坛从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两个方向设立了科技创新奖。《食品工业科技》总编张铁鹰、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艾连中教授为获得技术创新奖的企业颁奖(排名不分先后):IFF(丹尼斯克)、北京一轻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新时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珠海雅富兴源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仙乐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恒美时代(厦门)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杭州环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瑞感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明月海藻生物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磐麦科技有限公司、善恩康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上海励成营养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心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优加乐悦(广州)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泛亚(武汉)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食品伙伴网总经理李远钊、华东理工大学科研院院长赵黎明教授为获得产品创新奖的企业颁奖(排名不分先后):厦门市燕之屋丝浓食品有限公司、天方健(中国)药业有限公司、至睿生物(江苏)有限公司、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佳格食品(中国)有限公司、上海楷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乐奔拓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诺维信OneHealth、均瑶润盈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养乐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深圳中科欣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
主论坛
上海理工大学艾连中院长
华东理工大学赵黎明院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昌大学食品学院谢明勇教授
善恩康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研发总监马新
中国营养学会韩军花秘书长
深圳中科欣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黄晓芬经理
益普索中国新洞察事业部研究总监徐婧
上海理工大学艾连中院长和华东理工大学赵黎明院长主持了大会主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昌大学食品学院谢明勇教授阐述了"食药同源"食品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药同源”和营养健康产业发展,我国“食药同源”食品产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期,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善恩康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研发总监马新从Thankpro®高活性益生菌智能制造、安全性评价、功效性评价方面分享了Thankpro®高活性益生菌机制研究及应用成果。中国营养学会韩军花秘书长在“健康中国建设下食品产业的营养健康创新方向”的报告中分析了当前我国人群营养健康现状的基础,结合产业需求和法规概况及趋势,提出我国食品企业未来研发、创新的方向和建议。深圳中科欣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黄晓芬经理在“美至肌理——深海SYSTASE®SOD赋能营养美学新应用”的报告中阐述,天然原料SYSTASE®SOD复配生物发酵型麦角硫因,明显改善机体衰老过程中的退行性变化,实现机体由内而外逆龄抗衰,保持肌肤年轻态。益普索中国新洞察事业部研究总监徐婧在“大健康趋势洞察”的报告中表示,健康是美丽的基础,整体美的观念日趋盛行,在崇尚自然的风潮下,内服外调的美容产品极具发展潜力。
功能食品分论坛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宋雁
珠海雅富兴源食品工业有限公司陈正强教授
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浙江工商大学陈建设教授
均瑶润盈研究院研发总监郝占西
浙江大学冯凤琴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柳玉博士
益海嘉里集团营养安全中心高级经理郑超
国家风险评估中心宋雁介绍了大健康背景下的新食品原料。珠海雅富兴源食品工业有限公司陈正强教授在“天然抑菌剂-天然防腐剂在食品及大健康产业的应用发展”的报告中表示,ε-聚赖氨酸能够减少产品报废率,天然延长食品保鲜期。可广泛用于全品类:米饭、湿熟面条、熟肉制品、海鲜产品、酱类、酱油、生鱼片和烘培等果蔬及饮料,预制菜等的保鲜。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浙江工商大学陈建设教授在“食品美味可口设计的质构学原理”的报告中,分析了食品在饮食过程中的微结构动态变化,从食物的口腔破碎、食品与唾液的相互作用、口腔摩擦、鼻后嗅机制等方面阐述了食品感官的物理学和口腔生理学原理。均瑶润盈研究院研发总监郝占西在“耐热益生菌凝结魏茨曼氏菌BC-G44赋能食品饮料创新”的报告中介绍了一株源自发酵黄桃的凝结魏茨曼氏菌BC-G44,此菌不仅耐热、耐酸、耐胆盐、耐储存,而且耐受高浓度的糖,可以应用于固体饮料、胶囊、热饮、休闲零食、软饮料、糖果巧克力、肉制品、冰品等功能食品。浙江大学冯凤琴教授分享了“海参肽在男性健康方向的功能及应用”:海参肽具有显著提升性激素、调节性行为、提高精子活力、降低精子畸形率、抗疲劳、抗氧化等作用。可与黄精、玛咖、枸杞等药食同源植物原料协同搭配,用于改善男性健康的功能食品和保健食品中。华南理工大学柳玉博士在“微藻功能性成分研究与创新应用探索”的报告中,重点介绍了国际市场上广受欢迎的微藻基功能性成分:虾青素、岩藻黄素、EPA/DHA、藻胆蛋白、叶黄素、紫球藻胞外多糖、β-葡聚糖等,分享了商业化应用途径和产品设计经验。益海嘉里集团营养安全中心高级经理郑超在“产品营养化转型——食品配料的营养创新”的报告中表示,膳食干预将在慢病预防和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企业遵循可持续发展、均衡营养、平衡膳食的理念,从保留食材中的天然营养素,提高食品安全底线,在副产物中提取功能性食品、药品配料等方面分享了产品开发经验。
肠道健康分论坛
中国海洋大学张兰威教授
均瑶润盈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熊智强
Novozymes OneHealth B2B销售负责人刘琨
环特生物技术徐懿乔总监
内蒙古农业大学何秋雯
南昌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陈廷涛研究员
中国海洋大学张兰威教授在“肠道菌群与糖脂代谢相关性及益生菌调控效果”的报告中指出,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滥用抗生素等因素导致的肠道菌群平衡失调,造成机体代谢紊乱,导致糖脂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通过摄入益生菌等食品功能成分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和健康。均瑶润盈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战略创新中心徐海蒂副总经理在“肠道健康与免疫健康、呼吸健康:益生菌的重要性”报告中表示,新冠患者肠道检出病毒,部分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并且康复后的肠道菌群与未感染前有显著差异,这与肠肺轴与共同黏膜免疫系统有关。报告通过益生菌在呼吸健康领域的临床应用案例,阐述了益生菌在免疫、呼吸健康上的作用机理。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熊智强报告了益生菌生物工程技术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利用合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等技术手段,在益生菌高效基因编辑系统、基因组规模代谢网络模型、功能基因鉴定、靶向筛选技术、异源表达功能活性成分以及工程化益生菌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的重要研究进展。Novozymes OneHealth B2B销售负责人刘琨在“肠易激综合征明星解决方案—IBme长双歧杆菌35624®”的报告中表述,24%的中国人患有肠易激综合症(IBS)。最常出现的肠易激综合症(IBS)症状是胀气,67%的IBS患者会同时出现腹痛/腹胀和压力增加等症状。报告分享了使用温和的并有临床依据的益生菌产品缓解和解决IBS。环特生物技术徐懿乔总监在“斑马鱼生物技术助力助力益生菌产业发展”的报告介绍了国内外斑马鱼技术背书软实力,并分享了智鱼优检应用案例。内蒙古农业大学何秋雯在“益生菌通过肠-脑轴介导精神健康”的报告中表示,肠道微生物可调节肠屏障、免疫反应以及神经活性代谢物等影响精神类疾病,精神益生菌通过影响肠脑间的互作,改善宿主的精神健康。植物乳植杆菌P-8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及其功能缓解成年人压力和焦虑;乳双歧杆菌Probio-M8增加肠道有益菌,调节神经递质水平进而改善帕金森综合征。南昌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陈廷涛研究员在“破局内卷,益生菌品类如何创新发展”的报告中指出,开发菌株背景清晰、产权明确、功能确凿的益生菌产品,疏通从菌种资源挖掘、临床循证、技术革新到成果转化的科技创新发展路径,有助于我国的“民族菌”成为“世界菌”,全面提升国民健康和生活质量。
乳品饮料创新分论坛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姜毓君院长
IFF菌种与乳品酶亚太区应用部门经理王德纯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蛋白质营养与调味技术中心
总经理李沛
吉林农业大学任大勇教授
泛亚(武汉)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陈臻
陕西师范大学刘永峰副院长
北京一轻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研发部部长王冬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姜毓君院长在“婴儿配方乳粉品质提升——加工新技术”的报告中指出,消费者对婴幼儿配方乳粉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功能性、消化吸收性、高端、超高端的需求日渐旺盛。采用生鲜乳膜过滤除菌技术、低温真空浓缩、低温喷粉及附聚技术、生理活性物质的活性保护技术、降低过敏原关键技术等先进的加工技术,是提升婴幼儿配方奶粉品质的关键之一。IFF菌种与乳品酶亚太区应用部门经理王德纯进行了“生物技术创新,助力乳制品升级与降本”的报告介绍,乳糖酶Bonlacta™和无菌添加技术,通过让乳糖水解来提高甜味,从而减少或者不使用甜味剂。新一代超级温和发酵的菌种让酸奶不再担心后酸的影响,同时保持温和细腻的奶油口感。与上一代酸奶菌种相比,在减少蔗糖20%的情况下,酸甜口感几乎没有差异,口味更清新自然。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蛋白质营养与调味技术中心总经理李沛阐述了“酵母制品解锁高蛋白高纤饮料新趋势”。将酵母加工制品应用于乳品饮料,既解决产品口感与风味问题,如实现减糖不减味,植物基口感升级、功能性原料风味与口感优化;同时将富含营养及生理活性的酵母后生元引入食品饮料行业,满足产品蛋白、膳食纤维等营养、功能强化创新需求。吉林农业大学任大勇教授分享了“调节脂代谢植物乳杆菌H6在功能性豆乳饮料产品开发中的应用”,以全籽粒大豆为原料,采用专利菌株植物乳杆菌H6为功能发酵剂,与副干酪乳杆菌复配开发了一款具有降高血脂功能的豆乳产品;并从理化指标、风味、抗氧化能力及储存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建立了快速检测两种益生菌比例的RT-RCR法。泛亚(武汉)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陈臻在“DairySenseTM口感调节技术:大健康时代赋能乳品”的报告中介绍,DairySenseTM口感调节技术可以有效地增强、平衡、优化甜感,降低产品中甜味剂的添加量。还可以提升低脂肪含量乳品的饱满度及丝滑度,同时降低植物基乳品不愉悦的口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加美味的双重追求。陕西师范大学刘永峰副院长在“特色乳品羊乳真实性检测与功能产品开发”的报告中,分享了围绕中老年、婴幼儿等不同人群需求,针对羊乳中掺假牛乳成分等开展真实性检测技术的研究成果;在保障质量和纯正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羊乳中活性物质,开发了改善学习记忆力的乳制品、富含外泌体的功能乳制品、提升免疫力的乳制品等。北京一轻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研发部部长王冬在“零添加、冷加工、锁新鲜、更营养,HPP果蔬汁创新孵化”的报告中阐述,HPP超高压果汁可以很好地保留果汁中的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同时对风味和颜色基本无影响。HPP果汁更符合新消费时代倡导的健康生活理念。
4月12日精彩预告(论坛分会场)
功能食品分论坛
肠道健康分论坛
特殊食品分论坛
食药同源分论坛
未来食品分论坛
方便营养食品分论坛
更多精彩照片请登录云摄影查看下载
https://pages.aiyaopai.com/5331082
-End-
★星标★【会展食讯】
方法也很简单:点开名片,点击右上角“...”再点击“设为星标”即可,在此谢谢大家
热门会议
5月10-13日第四届乳及乳制品检测与控制技术交流会暨中国乳品创新技术论坛
5月20-22日2023中国生命科学大会暨2023中国生命科学博览会
6月7-9日 第八届国际生物基产业论坛暨产业应用展览会
7月第七届肉类加工与新产品开发技术研讨会
8月24-25日2023食品饮料未来生态大会暨展览会(广州)
全年可报2023年度营养健康食品科技创新评价活动
热门培训
全年可报食品标签审核员岗位技能培训
全年可报食品合规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高级)培训-线上直播
全年可报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际操作培训班
全年可报【岗位技能】食品安全管理师
4月20-21日第七期食品出口合规实操培训
5月11-12日体系管理专员实操培训班
全年可报【证书培训】食品安全员
全年可报食品企业供应商管理员岗位技能培训
投稿、展会合作、广告合作
电话:(微信同号)
QQ:1804696922邮箱:expo@foodmate.net
免责声明
本文章所载的文/图均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为目的,与大家一同分享学习!内容转自网络,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您认为某些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核实后将立即删除修正。
食品伙伴网矩阵
请点击小图,长按识别二维码
食品伙伴网
食品论坛
食品伙伴网订阅号
食品晚九点
食品研发与生产
食品标法圈
食品质量管理
食品实验室服务
食品邦
食品安全风向标
HACCP联盟
理化检测
食品饮料创新研究
特殊食品与添加剂
食品供应链管理
微生物检测
食品饮料产业研究
GlobalFoodmate
餐饮质量安全
仪器分析
感官科学与评定
饲料和宠物食品合规
食农认证联盟
实验室管理与服务
食品原料供需服务
工业化餐饮联盟
酒类技术与认证联盟
LabPTP能力验证
肉制品联盟
食学宝(微课堂)
食品会议培训中心
计量伙伴
水产加工技术联盟
食品有意思
食品学生汇
食品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宠物食品
食育网
食品职业技能中心
动植物检验检疫
休闲零食
传实翻译
国际食品
食品伙伴网国际站
烘焙食品联盟
功能食品
食品伙伴网商务中心
会展食讯
食用菌
乳品汇
食品人才中心
药物微生物检验
食品采样服务
环境监测联盟
化妆品合规联盟
化妆品检验技术
北京食品联盟
食品精益管理
食品标准查询
食品论坛交流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展会信息。
第七届食品科技创新论坛暨2024大健康食品发展论坛框架发布
如何在大健康食品行业稳中求进,寻找新的突破点?第七届食品科技创新论坛暨2024大健康食品发展论坛框架发布!论坛将继续秉承“科学创新、技术落地”的会议主旨,围绕益生菌创新、功能食品、食药同源、乳品饮料、预制菜营养与健康、合成生物学与食品发展、特殊食品、食品加工与智能制造展开讨论,分享食品科技创新热点与趋势,90+嘉宾分享科技前沿及工业前瞻,1000+专业同仁与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需求加剧,但市场变革下,供需关系失衡,行业内卷严重,对此第七届食品科技创新论坛将聚焦“技术创新”,邀请行业科学家及企业专家,分享创新技术,引领食品产业发展。2024年4月,相约上海共话大健康食品行业技术创新落地。
大会信息
•主办单位:食品伙伴网、《食品工业科技》杂志社
•时 间:2024年4月
•地 点:上海(具体时间、地点见第二轮通知)
•会议主旨:科学创新、技术落地
•会议规模:1000+人
•展 览 区:50-60个
•组委会(滑动查看组委会名单)
主席:孙宝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
大会框架
食品科技创新论坛已连续成功举办六届,采用一个主论坛+多个分论坛并行的科学模式,聚焦行业技术创新热点,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本次论坛为期两天,由1个政策法规与趋势创新主论坛与9个分论坛组成。9个分论坛分别为益生菌创新、功能食品、食药同源、乳品饮料、预制菜营养与健康、合成生物学与食品发展、特殊食品、食品加工与智能制造与青年论坛。
大会亮点抢先看
今年“食品科技创新论坛”将为各位与会者带来怎样的盛会?食品科技创新论坛将邀请到哪些食品行业大咖?会议有哪些亮点值得呢?带您了解创新论坛五大亮点
从2018年第一届创新论坛开始,食品科技创新论坛已成功举办六届,科技创新报告近400场,聚集食品行业政府机构、科研院所与企业相关权威专家,共同讨论健康食品科技前沿技术、进展与趋势。前六届论坛的与会人数超6000,且得到行业的一致好评。2024年4月“第七届食品科技创新论坛”将有院士、专家、企业家等100多位顶尖科学家齐聚一堂,与您共同探讨大健康食品新前沿。
愈加专业的消费者,不再局限于食品本来的属性,更是对食品健康属性有了更多的追求。专业消费者驱动了功能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传统食养观点让消费者对功能食品有了更多期待。在此基础上,功能食品行业迎来了巨大发展机会,相关研究前沿、热点原料、热点应用等备受关注。本论坛将以功能食品为主题,从行业政策趋势发展、热点原料、热点研究以及未来趋势展开讨论,推动功能食品行业良性发展。
参会报名
收费标准
会议费:2800元/人优惠价:2024年3月20号之前报名2400元/人(三人及以上2000元/人)费用包含:会议资料、部分允许共享的演讲内容PDF版、会议午餐费用不含:住宿(可代订会议酒店)、晚宴费、交通费。
学生:凭学生证参会2000元/人。
晚宴:400元/人
合作联系(参会、赞助、评奖等) 食品小M:(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