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门票
- 我的展会
- 我的行业
- 网站地图
- 登录/注册
首页 > 人形机器人
为您推荐人形机器人相关资讯
全球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andMarkets发布过一份研究预测数据,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15亿美元提升至2027年的173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63.5%。而高盛则预测,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更是有望达到1540亿美元。各项市场预测可以看出,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正迎来快速爆发期,这背后,各国正以不同角度切入,希望逐步建立产业竞争力。
中国已成为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申请数量和有效专利数量最多的国家,累计申请数量已达6618件,领先欧美日韩等国家及地区。其中,中国企业优必选人形机器人有效技术专利数量达763件,位居全球榜首。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独立工业制造体系的国家,已经初步具备了人形机器人完整产业链的制造优势,并在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如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此外,国内也涌现出一批专门针对人形机器人零部件研发的机器人企业,例如南方精工、力星股份、鼎智科技、秦川机床等。
据《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分析报告》显示,人形机器人的专利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2000年以前,日本作为人形机器人发展起源地,主要研究机构集中在本田、丰田、索尼以及大学实验室。2000年至2014年,以日本为主的专利数量增加,但在2010年之后开始趋于放缓,欧洲与韩国专利在2010年高峰之后,缓慢下降,美国专利分布则出现不规律的上下波动。得益于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等实验室研发团队的努力,中国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开始稳步增加。
整体来看,人形机器人已成为影响未来全球经济格局的重要领域,代表着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国家安全。全球科技巨头与科研院所正在抓紧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接即将到来的产业爆发期。
优必选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兼执行董事熊友军认为,从产业应用方面来说,我国的人形机器人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其他国家的人形机器人技术和应用方面相比没有“代际差异”,加上政策支持,可以实现并跑,并有望实现领跑。
基于人形机器人前瞻性的产业布局已轰轰烈烈展开,中国作为最具成长潜力的国家,势必在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近日,工信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发展潜力大、应用前景广,是未来产业的新赛道。
最新出炉的《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分析报告》(简称《报告》)显示,在人形机器人这一极具技术含量的新赛道上,我国在技术方面实现全面领跑,专利申请数量全球第一,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浪潮中,中国企业正在全力加码前瞻性布局,储备大量核心技术,助力推动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人形机器人技术实现全面领跑
《报告》显示,近十年,中国在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上实现了从落后到跟跑乃至领跑,逐步超越了日本、美国、韩国等早期投入的国家,截至2023年5月31日,中国在人形机器人专利申请数量(6618件)和有效专利数量(3110件)上均是全球第一;中国企业优必选科技在人形机器人有效专利数量(763件)上是全球第一。
人形机器人更是被视作“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产品。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我国率先进行了大量的前瞻性技术布局,在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更是实现了多方面的领先,这为我国迎接新技术浪潮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多重催化下人形机器人迎快速发展期
人形机器人被誉为“机器人产业皇冠上的明珠”,实际上所反映的是一个国家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发展状况,同时还是国家高科技实力的体现。除了前述工信部《意见》之外,近年我国在中央及地方层面均出台了多项促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产业利好频频释放。
2023年1月,工信部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以促进机器人行业的发展。9月13日,工信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的通知》,面向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通用人工智能4个重点方向提出了2025年的具体目标,进一步明确了人形机器人攻关重点与应用场景。11月2日,我国首家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人形机器人“国家队”呼之欲出,相关企业也有望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企业积极加码前瞻性布局
如今,以优必选、小米、特斯拉为代表的全球科技企业,正加速探索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马斯克此前提到,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应用场景未来会涉及工业生产,也就是由人形机器人全程接管汽车生产领域,实现真正的无人生产。小米也透露,未来,小米的仿人机器人将融入小米制造、智能制造多个场景来做产业验证,实现仿人机器人在制造场景当中的数据积累和模型迭代。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陈丹针对《报告》表示,随着国家对人形机器人支持力度的不断提升,我国人形机器人发展将进入快车道,相关企业应牢牢把握战略机遇,积极抢占技术创新高地,打通产业链条关键节点,推动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将人形机器人塑造为国际上闪亮的“中国名片”,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机器人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最具标志性的工具之一,在加快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打造国家竞争优势、助力人类美好生活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已成为衡量国家技术创新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要闻列表
政策早知道
上海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 打造支撑 新质生产力的新型基础设施
大平台动作
英伟达将与米哈游、腾讯、网易等游戏公司合作AI数字人业务
巨头强强联合:索尼本田与微软合作开发Afeela汽车人工智能
苹果宣布Vision Pro将于2月2日在美国开售,起售价3499美元
新力量崛起
珠三角规模最大!前海深港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正式启动
Rabbit R1掌上电脑亮相CES 2024,要成为用户和智能手机的交互中介
斯坦福华人团队开源“保姆级”人形机器人,由Transformer架构驱动
投融资风向
Quora从a16z筹集7500万美元,用于发展AI聊天机器人平台Poe
01
上海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打造支撑新质生产力的新型基础设施
政策早知道
近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重点提到在打造支撑新质生产力的新型基础设施中:要提升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能力。支持本市在线新经济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模型。组建大模型语料数据联盟,鼓励在线新经济企业共同推动高水平语料数据要素建设。要推动建设新一代算力基础设施。鼓励在线新经济优质企业参与本市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建设,协力打造城市多层次商用智能算力集群。
02
英伟达将与米哈游、腾讯、网易等游戏公司合作AI数字人业务
大平台动作
1月8日,英伟达在CES 2024上宣布推出适用于NVIDIA Audio2Face(A2F)和NVIDIA Riva自动语音识别(ASR)的ACE Production Microservices。NVIDIA ACE是一套可帮助开发者利用生成式AI创建虚拟数字人物的技术,普通的非玩家角色(NPC)可以在ACE的驱动下成为能够发起对话或引导玩家找到新任务的动态交互式角色。同时,英伟达宣布与多家游戏公司合作,目前与ACE的合作者包括米哈游、网易游戏、掌趣科技、腾讯游戏、育碧等企业。
03
巨头强强联合:索尼本田与微软合作开发Afeela汽车人工智能
大平台动作
1月9日,索尼正在与本田合作推出名为Afeela的电动汽车,计划于2025年首次亮相。该车载有面向游戏玩家的技术,前部仪表盘屏幕显示了酷炫的图像。在后座,乘客可以使用屏幕玩游戏。同时,索尼在发布会上宣布,正在与微软合作开发人工智能和其他技术,以应对汽车行业的变革,为Afeela汽车的推出做好准备。这是索尼和微软之间罕见的合作,合作的目标是重新定义人与移动性之间的关系。
04
苹果宣布Vision Pro将于2月2日在美国开售,起售价3499美元
大平台动作
1月9日,苹果宣布,2月2日(星期五)起,美国官网和所有苹果零售店开始销售Vision Pro。用户可在太平洋标准时间1月19日(星期五)上午5点(北京时间晚21点)开始预订。据了解,Vision Pro基础款提供256GB存储,并随机提供电池、USB-C充电线和电源适配器等配件。
苹果CEO蒂姆・库克在新闻稿中表示:“空间计算时代已经到来,Apple Vision Pro是有史以来最先进的消费电子设备。其革命性和神奇的用户界面将重新定义我们连接、创造和探索的方式。”
05
珠三角规模最大!前海深港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正式启动
新力量崛起
近日,位于前海信息枢纽大厦的前海深港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正式点亮启动,作为前海功能性科创产业赋能平台,前海科创集团重点聚焦“深港协同、科技创新、产业培育”三项使命,联合商汤科技共同发起前海智算中心建设,为深港两地人工智能企业和机构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算力服务支撑。
据介绍,前海深港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是珠三角当前投资运营规模最大、算力最高的智能计算中心。项目一期总投资4.66亿元,建成算力500P(FP16),AI算力规模每秒50亿亿次,相当于一小时可完成16亿张图像处理、190万小时语音翻译、0.7万公里自动驾驶AI数据处理。
06
Rabbit R1掌上电脑亮相CES 2024,要成为用户和智能手机的交互中介
新力量崛起
Rabbit公司近日参加CES 2024大展,推出了售价199美元的R1掌上电脑,希望利用人工智能来改变用户与应用程序的交互方式。
R1是Rabbit公司的首款产品,采用小巧的方形设计,它使用了大型操作模型,类似ChatGPT等聊天机器人使用的大型语言模型(LLM),可以接收用户的自然语音命令,从而自动执行应用程序操作。
07
斯坦福华人团队开源“保姆级”人形机器人,由Transformer架构驱动
新力量崛起
近日,斯坦福华人团队研发的能炒菜、做家务的“保姆级”人形机器人Mobile ALOHA在社交媒体上刷屏。不同于以往用于工业领域的机器人,Mobile ALOHA将移动性和灵巧性集成到双手移动操作中,不仅能做饭、洗碗、摆放椅子,甚至能帮人剃胡须等。
在技术细节上,Mobile ALOHA继承了原始ALOHA系统的优点,即低成本、灵巧、可维修的双臂远程操作装置,同时将其功能扩展到桌面操作之外。在模仿学习方面,Mobile ALOHA利用了Transformer(大型语言模型中使用的架构)。最初的ALOHA系统使用了一种名为Action Chunking with Transformers (ACT) 的架构,它将来自多个视点和关节位置的图像作为输入并预测一系列动作。此外,得益于生成模型的成功,MobileAloha可以快速从人类演示中学习,而且它可以只通过50次的演示就能学会一件事,合作训练可以提高成功率高达90%。
08
Quora从a16z筹集7500万美元,用于发展AI聊天机器人平台Poe
投融资风向
1月10日,Quora发文宣布已从Andreessen Horowitz(a16z)筹集了7500万美元,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AI聊天平台Poe的发展,包括使用现有模型和上传文件来创建机器人,或者自行训练模型。特别是通过其最近推出的创作者货币化计划,为机器人创建者支付费用。
据悉,Poe的目标是成为消费者与各种AI产品聊天的最佳方式,以及为开发者提供构建AI聊天产品并吸引大量受众的最简单方法。
信息来源:WAIC综合整理
WAIC 2024已开启申报 扫码获取申请表或垂询 抢先预约2024不容错过的AI盛会
点击回顾WAIC2023精彩
要闻列表
政策早知道
阿联酋总统宣布成立阿布扎比人工智能委员会,全面负责AI相关政策和战略
上海:落实人工智能“上海方案”,实施“智能机器人+”行动
大平台动作
宝马工厂试点应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发展迎来新机遇
中国一汽联合阿里云打造大模型应用GPT-BI上线,自然语言查询准确率近90%
新力量崛起
上海AI实验室开源发布书生·浦语数学
全国首个国产液冷万卡算力集群启动建设
投融资风向
挪威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1X完成1亿美元融资
AI语音克隆初创公司ElevenLabs完成8000万美元B轮融资,成为独角兽
01
阿联酋总统宣布成立阿布扎比人工智能委员会,全面负责AI相关政策和战略
政策早知道
近日,阿联酋总统兼阿布扎比统治者Sheikh Mohamed bin Zayed Al Nahyan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和先进技术委员会(AIATC)。该委员会将负责制定和实施与阿布扎比AI和先进技术发展相关的研究、基础设施和投资方面的政策和战略。
据阿联酋国家通讯社(WAM)报道,该委员会符合阿布扎比的发展战略,即成为AI领域投资、合作和人才的世界中心。事实上,近年来阿联酋积极布局AI领域,早在2017年,该国就成为第一个建立AI部门的国家。
02
上海:落实人工智能“上海方案”,实施“智能机器人+”行动
政策早知道
1月23日,上海市第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在世博中心开幕,上海市市长龚正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24年要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力落实新一轮集成电路、生物医药、 人工智能“上海方案”,培育提升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民用航空、空间信息等高端产业集群,加快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要推动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智能机器人+”行动,率先开展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03
宝马工厂试点应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发展迎来新机遇
大平台动作
1月23日消息,继特斯拉之后,宝马也加入了人形机器人大军,将在其位于南卡罗来纳州斯巴坦堡的工厂进行试点应用。一家名为Figure的加州初创公司开发了这种名为Figure01的人形机器人,并与宝马达成协议,将在汽车制造领域部署“通用人形机器人”。据悉,除宝马外,其他汽车制造商如本田汽车和现代集团也在尝试用人形机器人来替代危险且重复的工作。
在老龄化和智能化趋势下,“机器替代人”成为重要趋势。据浙商证券研报预计,2030年人形机器人全球市场有望达1692亿元,8年CAGR为27%。人形机器人对于各环节提出新的要求,有望拉动产业链创新发展。
04
中国一汽联合阿里云打造大模型应用GPT-BI上线,自然语言查询准确率近90%
大平台动作
1月23日消息,阿里云宣布,由中国一汽联合阿里云通义千问打造的大模型应用GPT-BI率先落地,可接收自然语言查询,结合企业数据自动生成分析图表,目前可达到近90%的准确率。与传统BI(Business Intelligence)的“固定问答”相比,GPT-BI能实现问答任意组合,数据随时穿透,做到“问答即洞察”,缩短了BI分析的报表设计、数据建模等交付周期。
据了解,GPT-BI不仅是中国一汽的首个大模型落地案例,也是汽车行业的首个大模型BI应用。用户输入问题后,大模型识别问题意图,解析决策变量,生成SQL数据查询语句,匹配企业实时数据,自动生成最佳决策方案。
05
上海AI实验室开源发布书生·浦语数学
新力量崛起
1月23日,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AI实验室)开源发布新一代数学模型书生·浦语数学(InternLM2-Math)。InternLM2-Math是首个同时支持形式化数学语言及解题过程评价的开源模型,代码和模型完全开源,并支持免费商用。基于书生·浦语2.0(InternLM2)的基础能力,InternLM2-Math仅以中轻量级参数规模,即在多项数学评测中刷新开源模型数学能力上限;此外,InternLM2-Math不仅会“解题”,更会“判题”,突破了传统数学大模型应用局限,将为数学基础研究和教学提供优质应用基座。
06
全国首个国产液冷万卡算力集群启动建设
新力量崛起
1月22日,上海徐汇区政府与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共同举办“算力惠模都 万兆连速城”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产品发布会。中国电信表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将在上海规划建设15000卡的智算集群,总算力超4500P。其中,单池新建国产算力达万卡,是国内首个单池万卡液冷算力集群。
该集群采用新一代国产AI算力,通过高速RDMA(远程直接数据存取)连接各物理机节点,提供低延时、高吞吐量、无损通信网络和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是目前规模最大的全国产液冷机房,多项技术指标领跑全国。
07
挪威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1X完成1亿美元融资
投融资风向
近日,挪威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1X Technologies(简称:1X)宣布完成1亿美元B轮融资,由EQT Ventures、三星NEXT和挪威风投公司领投。公司去年3月获OpenAI领投的A2轮融资2350万美元,并引入了语言和具身学习模型,使机器人能理解用户自然语言要求并执行任务。
据了解,1X专注于制造通用机器人,当前,该公司展示出了EVE和NEO两款机器人产品。EVE是1X的早期产品,它是一款专为工作环境设计的轮式机器人,主要用于工业、物流、零售和安全领域。NEO则是1X公司新开发的核心产品。1X将其设计成了双足机器人,并以人体肌肉运动为模型,对其进行“高精度”和“轻柔度”的设计,在铝芯之上覆盖了一层软层,使它和人类一样柔软、轻巧,而且本质上是“安全”的,没有夹点或其他危险。NEO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1X公司计划在2024年正式发布NEO,并将在挪威和北美地区进行量产。
08
AI语音克隆初创公司ElevenLabs完成8000万美元B轮融资,成为独角兽
投融资风向
1月22日,人工智能语音克隆初创公司ElevenLabs宣布成功完成8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估值超过10亿美元。新一轮融资由a16z、GitHub前CEO Nat Friedman和前YC合伙人Daniel Gross领投。首席执行官Mati Staniszewski表示,新资金将用于产品开发、扩展ElevenLabs的基础设施和团队、AI研究以及“加强安全措施,确保AI技术的负责任和道德发展”。
ElevenLabs于2022年由前谷歌机器学习工程师Piotr Dabkowski和前Palantir部署策略师Mati Staniszewski共同创立。ElevenLabs最知名的是其基于浏览器的语音生成应用,该应用能够创建逼真的语音,并可调整语调、情感、节奏等关键声音特征。用户可以免费输入文本,由几种默认语音之一朗读该文本。付费用户可以上传语音样本,使用ElevenLabs的语音克隆技术制作新的风格。
信息来源:WAIC综合整理
WAIC 2024已开启申报 扫码获取申请表或垂询 抢先预约2024不容错过的AI盛会
点击回顾WAIC2023精彩
还记得那位因会冲咖啡而走红的人形机器人吗?近日,它找到了一份新工作——要去宝马的美国制造工厂“打工”啦!干得好的话,一两年后就能到流水线上参与“造车”了~😂
啥情况?一起看下去!
人形机器人Figure 01:看个视频就掌握了技能!
一家叫Figure的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开发了一个叫“Figure 01”的人形机器人。长这样👇
看了下资料,这家伙身高约1米7,体重60KG,可以承重20公斤(差不多是饮水机用的一大桶桶装水的重量),满电续航5小时。
据悉,Figure 01采用的是端到端神经网络,其核心就是模仿学习。它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来模仿人类的各种技能,最终完成自主操作。
1月初,Figure公司的首席执行官Brett Adcock上传了一段视频,在视频中,Figure 01成功完成了煮咖啡这一操作。
而学会这项技能,只花了它10个小时的训练时间!展现出极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你们看它自主完成打开机器盖、放入咖啡包、启动机器等一系列动作,无需任何远程操控👇
而且,它还具备自主纠错的能力,如果咖啡包没有放在正确位置,它可以自行调整,并继续完成任务。
当然了,煮咖啡只是证明Figure 01具备自学能力的第一步。Figure公司表示,只要给它足够的时间,它就能攻克更复杂的任务。
Figure将在宝马生产线部署Figure 01机器人
2024年1月18日消息,Figure宣布与汽车巨头宝马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计划在其美国工厂部署人形机器人。这是Figure自2022年成立以来,签署的第一份商业协议。
虽然该公司没有透露宝马将使用该公司的多少台机器人,但Brett Adcock表示,双方的合作将从少量机器人开始,如果达到了性能目标,就会扩大使用规模。
具体而言,Figure计划在南卡罗来纳州斯帕坦堡的BMW工厂开始部署其机器人Figure 01。斯帕坦堡工厂是宝马在美的唯一工厂。这里每天组装约1,500辆X系列和XM系列汽车,拥有约11,000名员工。
此举旨在通过机器人接管一些重复或危险的工作,提高工厂生产线上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降低成本。路透社称,这些机器人在接受执行特定任务的培训后,将在12-24个月内被部署到包括零件生产、车身钣金和仓储等环节的流水线上。
▲图源:千库网
通用机器人潜力巨大
几十年来,单一用途机器人已经饱和了商业市场,但通用机器人的潜力完全未被开发。Figure努力打造能与人类协作的硬件,人类可以利用人形机器人更高效地完成工作。
“人类可以安全地在我们设计的机器人身边工作。与宝马在制造工厂的自动化方面的合作是一个重要的验证。”Brett Adcock说。
人形机器人能为高分子材料带来哪些机遇?
不少知名汽车制造商都或深或浅地布局人形机器人👇👇👇
按照特斯拉CEO马斯克的预测,在未来,假设人形机器人与人口比例为2:1,人形机器人需求量有望达到100亿~200亿台,人类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甚至会远远超过汽车。
高盛的分析指出,未来10~1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至少达60亿美元,最理想情况下,预计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有望达1540亿美元。
中国也在加速工业机器人特别是人形机器人的发展。
延伸阅读:“人形机器人重磅文件出炉”
在这样一个风口之下,相关材料环节也值得!2023年12月,特斯拉最新一代机器人Optimus-Gen2的升级引起广泛关注。成功应用“树脂之王” - PEEK材料,该机器人的重量减轻10kg,行走速度提升30%,其他性能反而进一步加强。
除了PEEK材料,还有哪些材料正在席卷人形机器人领域?在轻量化技术方面,除了备受关注的碳纤维和PEEK材料,材料工程师们还聚焦于研究聚四氟乙烯等新型材料。选择成本更低的树脂、尼龙等材料也是一种可行的轻量化解决方案。
为了更好地抓持各种形状、尺寸和易碎的物品,科学家们采用了高分子弹性体,包括硅橡胶、聚氨酯等,其中硅橡胶材料就像是机器人的“柔软指尖”,与人类非常类似。这种人形抓手不仅适用于工业生产线上,还能在食品行业中优雅地将美味食物“装盒”,在与人类的接触中也更为安全舒适。
人形机器人需要更温柔的“举止”。气动人形机械手臂登场,由高分子弹性体和编织纤维构成,就像是机器人的“软臂”。要使机器人更“有感觉”,需要柔性传感器,就像机器人的“柔软神经”。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在柔性传感器领域备受瞩目,以轻便、易塑性、低成本、可调性和柔性等卓越性能而在医疗监护、运动科学、人机交互和电子皮肤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
随着人形机器人功能的复杂性和智能化程度提升,对材料的需求和要求也会随之提高。想了解更多创新材料应用解决方案?请期待CHINAPLAS 2024
CHINAPLAS 2024展商名单扫码立刻看↓超多创新橡塑科技等你来发现!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并将新质生产力列为今年政府工作任务首位。新质生产力,代表着生产力的革新与升级,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这一进程中,人形机器人以其独特的集成优势,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热门领域。它汇聚了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尖端科技力量,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Ai大模型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人形机器人正在加速演进,有望成为引领未来产业变革的先锋力量。智能制造作为前沿阵地,已率先向人形机器人敞开怀抱,二者的结合将彻底 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 ,为汽车等工业制造领域注入新的活力, 有效 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难题, 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
在此背景下, 首届广州国际人形机器人展览会 应运而生,以“ 遇见未来·拥抱智能 ”为主题,将于 2024年5月29-31日 在广州·广交会展馆D区,与中国(广州)国际物流装备与技术展览会同期举办。
黄金展位火热抢订中
码上加入↓↓↓
政策助推,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势如破竹”
2023年10月20日,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强调 将人形机器人产业视作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 ,充分肯定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到2025年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2027年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智能制造,人形机器人的首个“用武之地”
市场调查分析显示, 智能制造将成为人形机器人首个大规模应用的领域,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正将目光聚集在制造领域。 人形机器人的出现将帮助人类摆脱繁重、重复的体力劳动,实现更高效、智能的生产方式。汽车制造行业作为典型的重工业领域,拥有大量重复性工作,成为人形机器人技术应用的首选目标。特别是车身内配、总装等环节,工业机械臂的应用存在局限,而人形机器人则有机会展现其独特的优势。
▲优必选Walker S在新能源汽车工厂“实训”场景
仓储物流领域,人形机器人应用潜力巨大
在仓储物流领域,人形机器人正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如Agility Robotics的Digit人形机器人已成功在自动化仓库中投入运行,而Apptronik的 Apollo和特斯拉的Optimus也将目光投向了工厂场景。 人形机器人凭借其卓越的灵活性,在应对仓库中琐碎、高重复且缺乏标准化流程的任务时,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 这种优势在产品种类繁多、需求随季节波动的企业中尤为凸显。
行业专家普遍认为,人形机器人能够在需求高峰期间有效补充劳动力,且无需对操作流程进行大幅调整。 在具体的仓储物流场景中,人形机器人主要与自动移动机器人(AMR)协同作业,共同完成货物装卸、搬运、分拣等环节。这种协同作战模式有望提高仓储物流的自动化程度 ,降低人力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Agility Robotics的Digit在亚马逊、SPANX工厂工作
制造业精英汇聚一堂,共享“科技盛宴”
作为深耕粤港澳大湾区十四载的标杆展会,中国(广州)国际物流装备与技术展览会一直致力于推动智能制造与智慧物流的发展。 作 为 其重磅系列展之一,2024广州国际人形机器人展览会同样吸引了庞大的制造业用户群体 。 预计2024年专业观众将达到 5万人 。
往届展会部分专业观众:
汽车整车及零部件: 特斯拉、华晨宝马、奔驰、一汽-大众、东风日产、吉利、小鹏、法雷奥、敏实、电装等
新能源: 宁德时代、欣旺达、亿纬锂能、比克、比亚迪、中创新航、LG新能源等
3C电子: oppo、华为、小米、联想、vivo、TDK、纬创资通、富士康、捷普等
电商: 京东、菜鸟、唯品会、美团、希音等
供应链: 中外运、准时达、日日顺、安得、顺丰、FedEx等
▲上届部分 LET 买家团,排名不分先后
▲上届 LET 展会盛况
同期活动精彩纷呈,跨界联动赋能发展
展会同期举办近20场重磅活动,届时,业界大咖将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和智慧物流的未来发展,激发更多创新火花。
全球人形机器人应用发展大会
智慧物流与AI技术应用大会
柔性制造和智慧物流应用大会
物流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应用交流会
工业车辆与移动机器人数智化发展大会
数智物流创新应用“金蚂蚁”颁奖盛典
新能源(电池)数智工厂暨智慧物流国际大会
…… *以上为部分活动,最终议程以现场公布为准
▲上届 LET 活动盛况
展品范围
工业型人形机器人、服务型人形机器人、医疗型人形机器人、军事型人形机器人、教育型人形机器人、娱乐型人形机器人;
旋转关节、线性关节、手部关节、电机、减速器、传感器、驱动器、控制器、编码器、丝杠、轴承、齿轮箱、材料等
展馆分布图
人形机器人展馆位于广交会展馆 D区二楼20.2馆 。
参展参观详情请咨询
了解更多
已
重播 分享 赞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点击“” 马上抢订展位
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大会
中国将人形机器人发展定位为国家产业战略高度,预计未来2~3年内将迎来市场元年,有望成为千亿美元级蓝海市场。制造业或将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导入市场。
《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指出,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目标是到2025年,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到2027年,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会议时间:2024年3月28日全天
会议地点: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9号馆馆内会议室
参会规模:300人
参会对象: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本体及上下游供应链,制造业(精密加工/新能源/3C/半导体/医疗器械/物流)
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运动控制/直驱产业联盟、深圳市工业运动控制产业协会、深圳市机器人行业协会、中国机器人网、ITES深圳工业展
- 支持媒体:《机器人与智能系统》、《伺服与运动控制》、《直驱与传动》
活动亮点
国内首个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发展大会
产业链上下游齐聚,多平台联动宣传,人形机器人供应链企业征集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
活动议程
具体议程以现场为准
LET2024
END
探索未来物流科技的无限可能,LET2024广州国际人形机器人展览会即将盛大启幕,引领行业风向标。
END
请注意,本文由CM R人形机器人分委会提供,旨在分享更多信息。若涉及作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15日内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本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归我们所有。
「物流大视野」微信视频号
关注了解更多展会及展商动态,以及行业应用案例。
往期回顾
强强联手!汉诺威与新战略人形机器人联盟达成战略合作,助推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高速发展
重磅!2024广州国际『人形机器人』展览会招商正式启动!
🤩一展解锁前沿物流黑科技!LET2024『观众预登记』火热进行中→
【订爆啦】近500家企业已确认参展!LET2024招展进度创历史最高纪录!部分重磅展商抢先看→
欲了解更多详情,敬请关注我们的后续报道。
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光通信、智能制造...今年最in行业将有哪些机遇🤔❓
光电技术高效赋能千行百业,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量子技术...近期一系列热门行业中都可以见到光电技术的身影。
即刻获取CIOE入场门票,不仅可一次性免费获得包含低空经济、光通信、量子技术、人形机器人、消费电子、智能汽车、智能制造、新能源、显示、半导体在内的20份精选光电热门应用报告,还可凭证件于9月11-13日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免费参观CIOE中国光博会,展会现场看光电技术在这些爆火行业中的创新应用,一站式掌握全球光电全产业链新动态!
Tips:活动截止日期为6月16日,报告将于6月19日统一发送到登记邮箱;之前已经登记过的小伙伴请私信我获取邮箱地址,也能同时收到报告哦~
发布日期:2024-06-08 10:04
地点: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