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态修复

为您推荐生态修复相关展会

广州国际环保产业展-中国环保展
CGEPE
53000㎡
观众人数:4.5w
hot
1.5w人浏览

为您推荐生态修复相关资讯

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上,这家企业展示了哪些生态修复成果
2023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一场生态修复领域的科学技术和成果展示科普活动,在北京市首发天人生态景观有限公司园区举办。 首发生态公司园区位于北京市大兴区大庄双源桥东南角,占地120余亩,绿化率达到65%,绿树成荫、水波粼粼、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园区以低碳、循环为理念,分水体修复、生态花境、昆虫旅馆、生态产品展示区、森林城市、屋顶花园、绿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科普展示区等八个区域,是集科技研发、生态景观设计、施工及运营维护为一体的生态空间及办公区域。 屋顶花园 移动树枝粉碎车 植材砼 在绿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现场展示了将修剪下的枝条做成的原木道牙、汀步;枝条粉碎后,做成植材砼用来铺装地面;部分造型优美的枝条被进行艺术化处理,做成景观小品;落叶及细软枝条粉碎后,添加菌剂进行堆肥。这些技术实现了绿地废弃物的100%利用。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场地及园路以透水铺装为主,提高雨水的下渗率,并在绿地内设置了植草沟、下凹式绿地等,打造雨水花园。 雨水收集池 本杰士堆 园区内设置了雨水收集池,重点收集高速公路桥面汇集的雨水,通过沉淀池、水质修复池的处理,实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公司通过植物新品种的选育和应用,通过生态花境、本杰士堆的设置,为鸟类及昆虫提供了觅食空间,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此次科普活动集中展示了首发生态公司在生态修复领域的修复技术和成果。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将肩负“让环境更生态”的企业使命,立足生态环境建设,以和合共生的理念,为时代创造自然之美,实现“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领航者”的企业愿景,用中国生态之手描绘美丽中国的生态盛景。 本次活动由北京市首发天人生态景观有限公司联合北京生态修复学会、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等共同开展。 (本文图片由首发生态提供) 编辑:陈美谕 制作:齐齐 广告ADVERTISEMENT
嘉宾公布 | 注册时间延迟至11月30日 | 2023第四届棕地再生与生态修复国际会议(第二轮会议通知)
2023年第四届棕地再生与生态修复国际会议将于12月1日至3日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举行。会议主题为“展望:棕地2035”,旨在为国内外棕地领域专家学者和广大对棕地修复与再生感兴趣的同仁们搭建交流平台。会议将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分享先进的棕地治理与再开发进展,推进多学科理论思想与技术方法的碰撞探讨,切实地为摸索契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棕地再生途径提供借鉴与指导。 会议联合主席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聘副教授、景观学系副主任、棕地研究中心主任郑晓笛副教授,以及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与技术教授、学术副院长、技术平台联合主任尼尔·柯克伍德教授。诚挚邀请您参加此次盛会,共享棕地热点、最新研究和实践经验,与各位专家领导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对话。 组织机构 支持单位 教育部高等学校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CHSLA) 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 主办单位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棕地研究中心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承办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风景园林系 协办单位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 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院CLL实验室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支持媒体 《中国园林》 《风景园林》 《园林》 《景观设计学》 会议安排 会议时间:12月1-3日 会议地点: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具体安排: 12月1日(周五)上午:教学研讨;下午:青年论坛 12月2日(周六):棕地大会 12月3日(周日):棕地大会考察;路线一:大运河杭钢公园;路线二:浦江县白马镇嵩溪村乡村棕地 会议嘉宾 致辞嘉宾(持续更新中) 王澍,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布鲁诺·马奎斯(Bruno Marques),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主席(线上致辞) 杨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联合创始人、系主任、教授,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线上致辞) 何军,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 主持嘉宾及发言嘉宾简介 会议注册及缴费 2023年11月30日23:59报名截止,会议注册费1500元/人,会议+考察注册费1800元/人;学生代表会议注册费800元/人,会议+考察注册费1000元/人,报到时请提供有效学生证明材料。交通费及食宿费请参会代表自理。 注意事项: 缴费时请务必备注:姓名、电话、棕地2023、工作单位,如“张三、182XXXXXXXX、棕地2023、中国美术学院”。 请务必将缴费信息截图留存,与发票信息、接收发票的电话和邮箱,一并发送至会务组邮箱:brownfield@caa.edu.cn,邮件标题请注明“棕地大会注册+姓名+电话”。 本次会议注册费发票全部使用电子发票,不使用纸质发票。电子发票将在会议结束后7日内发送至缴费时预留的邮箱。 支付二维码支持支付宝扫码支付。 请认准“中国美术学院资金结算服务平台”支付渠道,本次会议注册费不会转账给私人账户,请核实支付二维码,谨防被骗。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brownfield@caa.edu.cn 电话:0571-87200606(陈老师),0571-87200607(倪老师) 通讯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352号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14号楼109室 邮政编码:310024
主论坛议程公布 | 2023第四届棕地再生与生态修复国际会议(第五轮会议通知)
2023第四届棕地再生与生态修复国际会议设“主论坛”,计划于2023年12月2日(周六)全天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线下举办。大会主题为“展望:棕地2035”(Looking Forward:Brownfields 2035),旨在为国内外棕地领域专家学者和广大对棕地修复与再生感兴趣的同仁们搭建交流平台。 会议着眼于全球视野、理论前沿与实践经验,将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分享先进的棕地治理与再开发进展,推进多学科理论思想与技术方法的碰撞探讨,切实地为摸索契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棕地再生途径提供借鉴与指导。 会议联合主席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聘副教授、景观学系副主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棕地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等学校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CHSLA) 副秘书长郑晓笛副教授,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与技术教授、学术副院长、技术平台联合主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杰出访问教授、棕地研究中心联合主任尼尔·柯克伍德(Niall Kirkwood)教授。诚挚邀请您参加“2023第四届棕地再生与生态修复国际会议”!您将获得最前沿的棕地热点、最有价值的棕地研究和实践经验分享以及和各位专家领导面对面交流对话的机会。期待一场学术盛宴,感谢您的与支持! 01 议程安排 大会时间 2023年12月2日(周六) 上午9:00-下午18:20 大会地点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建筑艺术学院14号楼104报告厅 致辞嘉宾(按致辞顺序排列) 王澍,赵亚男,布鲁诺·马奎斯(Bruno Marques)(线上),朱祥明,杨锐(线上),何军(线上) 主持嘉宾(按主持顺序排列) 郑晓笛,成玉宁,邵健,付泉川,曾颖 发言嘉宾(按发言顺序排列) 尼尔·柯克伍德(NiallKirkwood),王向荣,蒂尔曼·拉兹(Tilman Latz),郑晓笛,卢卡·法布里斯(Luca Maria Francesco Fabris),克里斯·蒂兹韦尔(Chris Tidswell)(线上),常江,张红振,赵文斌,涂晨,林开新,吴兆杰,罗乐,李婉,曾颖 议程时间表 英文议程时间表 02 嘉宾简介 致辞嘉宾 (按致辞顺序排列) 王澍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哈佛大学研究生院丹下健三讲席教授;麻省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特聘教授;香港大学Sin Wai-kin杰出讲席教授;美国罗德岛RISD荣誉博士,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荣誉博士;法国建筑科学院外籍院士;北美建筑教育联盟金奖获得者。他提出“重建一种当代中国的本土建筑学”教学理念,并致力实验建筑教学二十余年。 赵亚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 园林绿化处处长 布鲁诺·马奎斯 BrunoMarques (线上致辞) 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主席,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建筑与设计创新学院副院长,注册风景园林师。在葡萄牙里斯本大学和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学习风景园林,并于新西兰奥塔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建成项目遍布德国、爱沙尼亚、英国和新西兰等地。 朱祥明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长期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积极探索当代先进设计理念与中国实际融合并付诸实施,在国内外主持创作了香港九龙城寨园、日本大阪同乐园、泉州五里桥文化公园、深圳前海桂湾公园等一大批有影响的设计作品。曾被授予“全国绿化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上海市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 杨锐 (线上致辞)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联合创始人、系主任、教授,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CHSLA) 副理事长。1998年,提议建设“滇西北国家公园和保护区体系”并持续进行了20余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2003年,系统提出建立完善中国国家公园和保护区体系的4项战略、32字方针和41项行动建议。2014年以来,深度、全面参加了“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体系”顶层设计咨询,提出中国特色国家公园建设技术框架。主持近20个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重点实践,其中梅里雪山总体规划获得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首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优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一等奖。 何军 (线上致辞)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 主持嘉宾 (按主持顺序排列) 郑晓笛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景观学系副主任,棕地研究中心创始人及联合主任,美国注册风景园林师(RLA)。担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秘书长、教育部高等学校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区(IFLA APR)中国官方代表等社会兼职。 先后在清华大学获学士、博士学位,在美国哈佛大学获硕士学位,长期从事棕地及城市废弃地改造再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相关的教学与实践,获第七届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北京高校教书育人“最美课堂”一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教学与科研奖项。 成玉宁 教育部高等学校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设计大师,景观学系主任、江苏省城乡与景观数字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学科带头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土建学科风景园林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住建部科技委园林绿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国土景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园林景观分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风景园林专业委员会主任。 邵健 教育部高等学校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环艺艺委会副主任。长期专注于传统园林与聚落营造的研究,并致力于城市开放空间造园的实践。所任课程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作品曾获国家鲁班杯优秀设计奖,浙江省美展“浙江美术奖”金奖等。 付泉川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棕地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风景园林学硕士、工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特别博士研究生(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棕地再生、后工业景观规划与设计。获发明专利2项,研究成果收录于《中国园林》、《风景园林》等期刊。获清华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2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2年IFLA AAPME未建成项目分析与规划类荣誉奖。 曾颖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先后在中国美术学院获学士、博士学位,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获风景园林硕士学位。曾任职于美国SWA设计集团Sausalito办公室。主要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乡土建筑与景观、景观都市主义。2018年中国美术学院首批“优秀青年学者”。主持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水土共治——景观设计推动浙江乡村建设策略与方法研究》。译著《景观基础设施——SWA事务所作品分析》。 作品“杨梅超级链接”荣获2023 世界景观建筑奖(WLA Awards 2023)专业组概念设计类荣誉奖(Honor Award in the Concept–Analysis & Planning category),2023 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地区风景园林奖(IFLA ASIA-PAC LA Awards 2023)荣誉奖。 发言嘉宾 (按发言顺序排列) 尼尔·柯克伍德 Niall Kirkwood 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与技术教授,学术副院长、技术平台联合主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杰出访问教授、棕地研究中心联合主任。自1992年以来一直任教于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现为该学院学术副院长和风景园林与技术终身教授。在过去的四十五年的学术生涯以及之前在苏格兰爱丁堡、英国伦敦和美国费城的个人设计实践中,柯克伍德教授主要围绕国际景观设计和实施中的核心问题开展实践项目、学术研究,并出版了多部著作。这些项目涉及一系列与景观和当代设计、建成环境、气候适应和公平性以及土地可持续再利用相关的主题,包括人工智能、城市更新、垃圾填埋场和采矿废弃地复垦、场地环境技术、以及全球后工业景观的场地开发与实施。 王向荣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第四、五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第五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国土景观专委会主任,第二届教育工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城市绿化专委会、文化景观专委会副主任,中国科协聘任第五批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住建部科技委园林绿化专委会委员,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国土景观创新团队首席专家,自然资源部《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编制专家、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城镇建设发展专委会专家委员,《中国园林》主编,《风景园林》创刊主编。 出版专著、编著及译著23部,发表论文170余篇,获中央六部委颁发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宝钢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设计作品获得全国优秀勘察设计、中国风景园林学会、WA中国建筑奖、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区(IFLA APR)、英国皇家风景园林学会(LI)、英国景观行业协会(BALI)等74项。 蒂尔曼·拉兹 Tilman Latz 德国拉兹事务所合伙人兼设计总监。从2011年开始他与安妮莉斯·拉茨(Anneliese Latz)和彼得·拉茨(Peter Latz)开始合作,2016年起他与妻子艾里斯·杜珀(Iris Dupper)一起经营这家事务所。他是德国风景园林师协会(bdla)和德国巴伐利亚州制造联盟(Deutscher Werkbund Bayern)成员,同时也是巴伐利亚州景观建筑师协会(bdla Bayern)董事会成员和巴伐利亚州建筑师协会国际项目理事会成员。 1993年本科毕业于维也纳自然资源与生命科学大学、德国卡塞尔大学,主修风景园林学,之后,他在伦敦建筑协会大学(AA Uni. London)与德国卡塞尔大学学习建筑学,并于1997年取得建筑学硕士研究生文凭(diploma)。2001年和2003年,作为宾夕法尼亚大学费城校区的客座讲师,2012年至2014年担任卡塞尔大学的客座教授。自2022年2月开始,他作为教授并任教于德国HSWT弗赖辛市魏恩施泰因应用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规划系。 郑晓笛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聘副教授 景观学系副主任 棕地研究中心主任 卢卡·法布里斯 Luca Maria Francesco Fabris 米兰理工大学建筑技术教授。Luca Maria Francesco Fabris 拥有建筑学学位,并获得环境技术博士学位和城市规划与环境硕士学位。他是米兰理工大学建筑技术教授,教授建筑学和风景园林。Fabris 是多篇科学文章和书籍的作者,是北京建筑大学特聘专家的客座教授和杰出专家。他专注于可持续建筑和棕地再利用策略。 克里斯·蒂兹韦尔 Chris Tidswell (线上发言) 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FLA) 亚太区(APR)主席。首席设计师 - 景观建筑硕士、建筑学硕士、设计学士、项目管理专业文凭、澳洲风景园林学会注册会员。凭借超过15年的私营和公共部门经验,克里斯·蒂兹韦尔是Arcadia工作室的首席设计师之一,拥有多学科资格证书,使他能够提供广泛的知识,在公共领域创造高质量的设计。他具有景观和建筑硕士学位,并有项目管理资格证书,这使他具备了均衡且互补的技能,能够为城市设计和景观建筑提供引领市场的方法。克里斯的设计方法总是针对特定场地,创造叙事以支持该地点和体验 - 他从场地环境、气候、生态以及人们对空间的使用原则中汲取设计灵感。为了实现高质量的设计解决方案,克里斯在环境和社会责任方面不遗余力。他不断重新评估技术和详细知识,以确保最佳的设计实践成果。 常江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与城市规划研究所所长。长期以来致力于矿区生态重建、采矿迹地再开发与再利用、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规划、城市更新和工业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完成80多项科研课题,其中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中德合作项目,1项中法合作项目,发表论文约100篇,出版专著10部,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多项。此外,还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型城市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煤炭学会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 张红振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研究员、博士。从事污染地块绿色可持续修复、污染地块风险与损害评估、区域土壤和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防治领域的研究与技术支持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自然科学青年基金、863计划、水专项等十余项。提出了我国绿色可持续修复发展战略和框架体系建议,建立了一套可行的绿色可持续修复评估技术体系与模型,探索了地块自然资源损害与GSR耦合评估原理与技术方法,推动绿色修复技术装备和工程案例在国内的实践应用。参与我国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制度与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构建了小流域土壤和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通量模型和监控预警技术;开展了污染地块绿色可持续修复工程实践;参与污染地块环境损害鉴定管理文件和技术导则编制;构建了流域水土一体化重金属污染风险防控体系并推广应用。 赵文斌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重庆广阳岛总设计师+EPC总负责人。风景园林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生态修复、风景园林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与研究工作,提出“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理论”和“城市泛景观理论”,在全国约70多个城市,实践完成300余项重点设计项目,获得IFLA国际奖、国家优质工程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省部级优秀工程等重要奖项155项,编著专业著作4部,发表学术论文55篇,生态专利10项。 代表作包括重庆广阳岛生态修复EPC工程(总设计师+总负责人)、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博园工程、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区总体概念规划设计及国际展园区公共绿化景观项目、北京雁栖湖APEC国际会议景观工程、上海南汇新城星空之境海绵公园DBO项目等。 涂晨 博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土壤复合污染过程与生物修复、环境微塑料与生物膜相互作用及微生物降解等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等科研任务10余项,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科学通报》等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论文25篇。参与出版中英文著作14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现任国际植物技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土壤学会环境微塑料工作组委员兼秘书、江苏省新污染物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toremediation》期刊高级副主编,《Eco-Environment & Health》《土壤学报》等期刊青年编委。曾获中国土壤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荣誉。 林开新 浙江省温州市矾山镇人民政府党委书记,温州矾矿发展集团第一书记。主要负责中共矾山镇党委全面工作、指导温州矾矿发展集团工作开展,主持召集中共矾山镇党委会议和党员 (党员代表) 大会,负责党委班子思想、组织、作风建设,负责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与管理,贯彻党委的决议和决定;研究安排党委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决议、指示。个人曾获浙江省政府三等功荣誉。 吴兆杰 SWA事务所合伙人、设计董事 ,美国加州注册风景园林师 、美国绿色建筑认证专家。在服务于SWA集团将近20年的经历中,吴兆杰先生曾经在美国加州索萨利托分公司工作10余年,于2015年加入上海分公司,吴先生作为主创设计师曾完成多个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城市开发项目。其作品涵盖了从大尺度的区域规划到近人尺度的景观设计,已建成的代表作品包括曾两次获得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规划奖的宁波东部新城生态走廊等。 罗乐 注册城乡规划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从业近十五年来一直致力于滨海盐碱地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及项目管理工作。承担并主持多项国家、省、市、区重点项目,擅长项目类型包括:绿地系统规划、慢行系统规划、蓝绿空间规划、城市公园及广场、湿地公园、河岸景观修复、棕地景观修复、喀斯特地貌山地景观修复、滨海盐碱裸露地修复、展园规划设计、校园景观规划、办公区及厂区景观设计、市政道路景观场景营建等多种景观规划设计类型,尤其是生态恢复与景观再生类项目,实践经验丰富。参与出版《滨海盐碱地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景观植物图鉴》、《天津大道绿化理论与实践》、《园林植物大图鉴》著作4部,发表专业论文7篇,盐碱地相关技术专利3项。完成生态修复类专项规划设计项目400余项,主持项目及个人获得多类奖项40余次。 李婉 北京建工环境修复公司生态修复事业部经理,注册咨询工程师、资深生态规划师。在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湿地生态修复,棕地再利用等领域拥有丰富经验。 先后参与并主持过雁行江河道整治及修复工程生态研究项目、大足龙水湖国际旅游度假区水系规划设计、云南哀牢山景区与红木古镇概念性旅游总体规划、承德御道口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概念性旅游总体规划,贵州草海湿地保护一期项目,河南禹州湿地项目,天津滨海垃圾填埋场治理项目,天津王稳庄湿地项目等。获得生态技术发明专利5项。 曾颖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 副院长、副教授 03 会议注册及缴费 会议注册费1500元/人,会议+考察注册费1800元/人;学生代表会议注册费800元/人,会议+考察注册费1000元/人,报到时请提供有效学生证明材料。 交通费及食宿费请参会代表自理。 注意事项: (1)缴费时请务必备注:姓名、电话、棕地2023、工作单位,如“张三、182XXXXXXXX、棕地2023、中国美术学院”。 (2)邮件发送。请务必将缴费信息截图留存,与发票信息、接收发票的电话和邮箱,一并发送⾄会务组邮箱:brownfield@caa.edu.cn,邮 件 标 题 请 注 明 “棕 地 ⼤会 注 册 + 姓 名 + 电话”,经审核提交信息⽆误,会务组将在48⼩时内邮件通知您报名成功,请注意查收邮件。 (3)本次会议注册费发票全部使用电子发票,不使用纸质发票。电子发票将在会议结束后7日内发送至缴费时预留的邮箱。 (4)支付二维码支持支付宝扫码支付。 (5)请认准“中国美术学院资金结算服务平台”支付渠道,本次会议注册费不会转账给私人账户,请核实支付二维码,谨防被骗。 付款步骤: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选择“仅参加会议”“参加会议+考察线路一”“参加会议+考察线路二”,弹出支付二维码后,缴付相应金额,上传转账凭证。 04 电子邮箱:brownfield@caa.edu.cn :陈老师 0571-87200606,倪老师 0571-87200607 通讯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352号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14号楼109室 邮政编码:310024 更多信息将通过“THU 棕地中心”、“中国美院建筑学院”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持续更新,敬请! 惊喜放送 精美参会package,敬请期待! 内容提供THU棕地研究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
  • 电话
    展位咨询:0571-88683357
    观众咨询:0571-88611413
  • 客服
  • 我的
  • 门票
  • 展位 合作